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天地>家长学校>亲子沟通>详细内容

亲子沟通

做恰当的父母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9-29 09:14:18 浏览次数: 【字体:

家长微课堂①|做恰当的父母

202498日,广州市第二中学举办了家庭教育系列团辅总第14期活动——做恰当的父母。在广州市家庭教育名师何院琴工作室指导下,本期沙龙特别邀请了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沈家宏教授,与高三家长们面对面交流,解答他们在亲子教育中遇到的难题。活动现场气氛轻松,家长们提出的多个疑问得到了专业且深入的解答。

沙龙活动现场1

沙龙活动现场

家长--教授互动回顾

1. 孩子期望高,成绩与目标有差距,家长如何减压?

家长们表示,孩子对成绩与目标院校的差距感到失望,这让家长无所适从。对此,沈家宏教授通过图示解释了情绪的“峰点”和“谷点”。他强调,家长应信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不是急于干预。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情感,给予安慰和肯定,而不是强行提供建议。“如果孩子不主动求助,家长不要强行介入,孩子需要的更多是倾听与陪伴,而非指导和建议。”

2. 孩子没有目标,家长感到焦虑,应该怎么办?

有家长提到孩子没有明确目标,自己很焦虑。沈教授指出,家长的焦虑会无意中传递给孩子,增加他们的压力。家长应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将期望强加给孩子。他说:“允许孩子暂时不优秀,才能让孩子有可能优秀。”

3. 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使用?

许多家长表示难以控制孩子的手机使用。沈教授认为,强制管理往往无效,家长应相信孩子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高三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自律能力,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商量,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逐步承担生活责任。他总结道:“家长管得越多,孩子管得越少;家长放手,孩子才能真正接管自己的生活。”

 

亲子关系的核心:共情而非指导

沈教授反复强调,在亲子关系中,共情比指导更重要。当孩子在学业或生活中感到挫折时,家长应首先倾听并安慰,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通过现场示范,沈教授展示了如何用共情来回应孩子的情绪,而非用建议和指导来干预。

他指出,理解孩子的情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共情与支持,才能放下戒备,愿意与家长沟通并进一步解决问题。家长的共情不仅能有效缓解孩子的压力,还能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和沟通,从而帮助孩子释放压力、走出困境。

        

沙龙活动2 沙龙活动现场


此次沙龙深入探讨了高三家长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家长重新审视亲子沟通与引导方式,做一名“恰当”的父母。沈家宏教授以专业的心理学视角,为家长提供了实用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在关键阶段找到更有效、温和的解决方案。家长们不仅收获了具体的应对策略,还获得了改善亲子关系的新思路。期待未来更多类似的交流活动,帮助家长与孩子携手度过每一个成长的关键期。

终审:吴秋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