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匠心研讨促成长
2022年10月28日,六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的化学分会场在惠州一中举行,六校以网络研讨形式参与,我校姚新月老师参与了同课异构,高一、高二教师通过网络视频和腾讯会议形式参与了整个研讨过程,收获颇丰。
本次教研活动包含观摩录像、评课议课以及课题讲座分享三个环节。同课异构由三位老师进行电解池(第一课时)的授课,分别是惠州一中的李敏穗老师、广州二中的姚新月老师以及中山纪中的王雪婷老师。三位老师都从电解水的实验出发,引出电解池的教学,然后进行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和展开。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又各不相同,但都充分地体现了“双新”背景下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思路。
惠州一中李敏穗老师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动态地、细致入微地探究电解过程,建立了学生对电解池的认识模型。课堂分为模型引入——模型建构——模型迁移三个环节,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营造了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广州二中姚新月老师通过设置多层次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加以应用和分析,从而让学生构建电解的原理及模型。从改变电解质类型引导学生探究是否会影响水的电解,从而渗透电解原理、离子放电顺序,最后用改变电极材料来引导学生课后思考不同电极材料对电解产物的影响。整堂课通过有骨有肉的立体建构和问题驱动的实用导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模式。
中山纪中王雪婷老师通过电解水、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分析,对电解模型进行归纳,并用模型预测、验证铜与稀硫酸的电极方程式,同时通过改变电极来优化改进电解实验装置。最后引导学生揭示“神奇排毒仪”的骗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
课后的交流评课,三位授课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思路、流程设计、课堂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其他学校老师们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以本次同课异构为中心开展了研讨交流和经验分享。三名优秀的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将严谨、高效、实用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贯穿课堂,不约而同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其中邓峰教授的点评引发了对学生为什么要学习电解池的思考,强调教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认识价值。
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的邓峰教授向六校教师进行“指向学科理解的化学教学”课题讲座,邓峰教授通过9个案例向教师们讲述如何系统、全面地用化学学科思维方式将化学学科知识产生联系。邓峰教授还通过分享他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实际教学案例,让老师们了解教学中的“结构化”:知识关联的结构化、认识思路的结构化以及核心观念的结构化。通过不断朔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家们是怎么思考的,从而让学生能科学的建构自己的本原化、结构化思维。
本次六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虽然是线上进行,但是化学分会场的活动丰富,参与执教的老师展示精彩多元的教学魅力,让参与的教师教师在观察、分析 、比较过程中得到启发。邓峰教授在理论高度上对新课标的教学给予了我们指导,让老师们对于化学学科教学的理解有更深刻认识。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