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交流学习共成长
2019年3月13日广州市第二中学与深圳实验学校同课异构活动理科部分在深圳实验学校举行。本次上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的《减数分裂》,广州二中刘丙华老师和深圳实验学校涂瑞倩老师各呈精彩,为大家呈现了两堂异曲同工的高质量课。
深圳实验学校的涂瑞倩老师先以生物繁殖后代为导入,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以及精子的形成场所。用DNA复制阻断剂可阻断精子产生的资料引导学生得出产生精子的过程中,DNA 和染色体都发生复制这一结论。在此基础上用马蛔虫受精卵、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以及百合花产生雄配子的过程两则材料,分析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因为染色体复制2次而细胞分裂1次,并由此构建出减数分裂的概念。随后,以人体精子和卵细胞在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过程,引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并强调减数分裂减少的是同源染色体的一半。那同源染色体及其中的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先后顺序是如何呢?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并以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发生分离的资料得出,同源染色体先分离,姐妹染色单体后分离。接着,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用纸片代替染色体,推理并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两位学生在讲台上移动教具演示其推理过程,通过此活动得出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以及各时期的特点,并以动画形式呈现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在此基础上,补充讲解精子形成的场所。最后,展示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各时期的模式图,让学生比较并分析各时期的异同点。
深圳实验学校涂瑞倩老师授课课堂实录
广州市第二中学刘丙华老师则运用课本思考与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比较果蝇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引出果蝇配子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其染色体数减半,且由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组成。让学生回忆有丝分裂结束后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的原因是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离1次,在此基础上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并以1个花粉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花粉细胞为例,确认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2次。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几次分裂呢?利用蝽在减数分裂各时期的染色体数目推断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半。那染色体数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减半呢?利用有丝分裂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为基础,引导学生推断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再逐个反推前面各时期的染色体行为,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以及交叉互换的概念。小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变化特点及各时期的细胞名称,并以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从而完善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行为。那减数第二次分裂如何使子细胞数目保持恒定呢?以有丝分裂为基础推断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的染色体行为。随后,观看减数分裂过程的动画,并让学生对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图进行排序,并在此基础上从范围、时期、特点和结果四方面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最后从精子或卵细胞形成的角度分析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以此巩固和提升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知识。
广州市第二中学刘丙华老师授课课堂实录
课后,刘丙华老师与涂瑞卿老师先后阐述自己的授课思路,突出所教的重点内容,以及简述难点突破的方法,随后两校老师围绕两位老师的教学展开了讨论,深圳实验学校常卿老师和广州市第二中学赖卫东老师分别作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点评。
课后教学研讨
常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授课均做到重难点突出,都运用了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构建知识,概念学习到位,此外两人都用到了教具,涂老师用教具展示了减数分裂的完整过程,而刘老师则用于突破染色体数目如何减半这个关键点。此外,涂老师运用有趣的例子作为引入,在学生回答有误时能很好地引导其思考出正确过程,最后让学生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异同点,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刘老师的教学核心内容是染色体数减半,由此逐步推断中间的染色体行为变化过程;另外,最后的拓展题在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锻炼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赖老师认为两位老师都是用资料带动学生的知识学习,并利用物理模型构建减数分裂过程,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涂老师教学逻辑清晰,在开始时便突出学习目标;用人体精卵染色体结合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理解同源染色体概念是教学亮点之一;最后的动画演示把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以直观地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刘老师的教学思路新颖,采用逆推式思维,从减数分裂的结果入手,由后往前推理,在学生熟知减数分裂过程后方才点出减数分裂概念。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为两校教师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撰稿:刘绮雯
审稿:刘华伟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