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评天地>详细内容

书评天地

它催生鲁迅的《朝花夕拾》

来源:北京晚报 发布时间:2017-10-30 11:20:05 浏览次数: 【字体:

     经典哲理童话《小约翰》完成于1887年,堪称“19世纪的《小王子》”,一经出版便风靡欧洲。鲁迅称誉其为“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并借其拒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近日,《小约翰》的中文新译本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用现代的语言重新为读者介绍这部被称为“《小王子》姊妹篇”的经典童话。
  《小约翰》影响了中外很多作家,鲁迅就是其中之一。一个世纪前,鲁迅发现、翻译《小约翰》,并借其拒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又在《小约翰》影响下,催生创作了自己唯一暖意的作品集《朝花夕拾》。
     1906年,日本留学的鲁迅,偶然在东京书店买来的德文文学杂志中发现了《小约翰》,非常喜爱。20年后,鲁迅克服重重困难将该书译为中文出版(首印于一九二八年一月,北京未名社出版),为中国读者送上一份精美的精神食粮。鲁迅认为,《小约翰》“是一篇‘象征写实底童话诗’。无韵的诗,成人的童话。因为作者的博识和敏感,或者竟已超过了一般成人的童话了……我也不愿意别人劝我去吃他所爱吃的东西,然而我所爱吃的,却往往不自觉地劝人吃。看的东西也一样,《小约翰》即是其一,是自己爱看,又愿意别人也看的书。”书稿出版后,鲁迅多次撰文“《小约翰》是一本好书”,希望它能受到重视,并能对中国文学产生积极影响。
  1927年,刘半农受瑞典汉学界之托,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台静农征询鲁迅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回信说:“静农兄: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鲁迅1927年9月25日致台静农信)
  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孙郁在《一个童话》里说:“这一本书,直接催生他的《朝花夕拾》,我甚至觉得,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他译过《小约翰》后的一种自我追忆。”

  有博物学色彩的奇幻童话

  《小约翰》是荷兰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故事以小约翰的奇妙旅程和漫漫求索,展现了人成长时经历的梦想与亲情、恋爱与求知、感性与科学、时光与生死的诸多冲突。《小约翰》的语言简单透明,纯净美丽,探讨的却是人生理想、意义、价值和责任的重大主题。
  主人公小约翰苦苦寻求那本“解读人生所有疑问的大书”的经过,寓意我们面对人生迷惘时的共同处境。小说看似写孩子,但即便是在大人的世界里,那些追问和思考,仍是深刻的哲学。《小约翰》全文用单纯透明的语言,寓意着人生的价值求索,展现了人的成长所经历的梦想与亲情、恋爱与求知、感性与科学、时光与生死等诸多冲突,展现了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作用,以及人类知性内部的矛盾。
  《小约翰》的灵魂与《小王子》类似,在纯净的童话故事中,探求人生的哲理,堪称“《小王子》姊妹篇”。书中用人格化的角色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让我们在对角色的感受中,体会生命的历程。例如:旋儿象征着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也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挚爱;荣儿是旋儿在人世的化身,也是作者爱恋的对象,但最终如同幻梦般消逝;将知是作者求知欲的开始,小约翰一直想和将知找到那本解答人生所有疑问的大书;穿凿是冷酷的科学精灵,他有科学的钻研精神和客观精神,却没有对生命的爱,它是一把双刃剑,推动着人类前进,同时也让人变得冷酷无情。数字博士,把人世和自然的一切都归于数字,虽然简化了不少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可在此过程中,也让人世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死神,客观而公正,生命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和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等世界经典优秀的童话一样,《小约翰》并不回避死亡,且更进一步,有直面死亡的震撼而感人的描写。只有死亡才能让人最终懂得一切:“只有我才能带你找到那本书。”

  用当代语言重新翻译

  据出版人安波舜介绍,《小约翰》在国内主要有两个译本,一是鲁迅1928年的译本,第二个版本是2004年华夏出版社胡剑虹译本。而现在这两个版本在图书市场上近乎绝版。鲁迅的译本,在当今看来,语言略显艰涩,已经不太适合当代读者,而胡剑虹译本虽然流畅了很多,却近于儿童读物,似乎失去了一些精华。
  《小约翰》是哲理与文采兼备的优秀童话,此次新译本,担当翻译的是资深编审景文。安波舜介绍:“景文的哲学和文学素养很好,非常适合翻译这部哲理童话。她的译文有激情有诗意,有童话般透明的心灵。景文的重译,让《小约翰》更能走近当代的读者。”著名鲁迅研究学者、南开大学教授李新宇认为,与鲁迅的译文相比,景文的译文有许多优长。它显然更通顺、更流畅,语言也生动,像书本身一样绚丽多彩,也保留了鲁迅译文的精华。
  此次翻译,景文做了很多功课,除了认真学习前人翻译,也联系了荷兰文学基金会。荷兰文学基金会为她提供了作者作品的很多相关资料。景文用当代语言重新翻译,全文角色的名字,仍旧按照鲁迅先生的译名,“因其极其精妙而简洁”。翻译的过程并不轻松,为了一个字、一个标点,景文都要斟酌很久。
  景文认为,翻译作品,找到原作的调子很重要,需要把握原作的灵魂和意境,以及对作者本人有深入的了解。《小约翰》作者弗雷德里克·凡·伊登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荷兰深受读者喜爱、影响很大的作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很出色。伊登本职是一名医生、精神分析学家,且成就斐然。在思想方面,他不仅深受17世纪荷兰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的自然神论的影响,还对印度的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抱有浓厚兴趣。他最早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吉檀迦利》翻译到荷兰。
  伊登的作品里,拥有“美丽的诗化散文,高尚的艺术形式,深刻的哲学思辨”,其中“高尚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辨”是意境和内容方面传达给读者的,而“美丽的诗化散文”,是在译文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文字表现形式。至于她的翻译是否达成了这样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还请读者来评判。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