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香校园>详细内容

书香校园

阅读经典 倾听心声——记校友冯允鹏“什么是经典”读书沙龙报道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18-03-06 15:24:28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年3月1日下午,读书沙龙如期而至,学海堂迎来了一位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2013届二中校友、现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方向研究生冯允鹏。
        阅读,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主题。作为学生,阅读已逐渐融入求知者的血脉,成为载动理想的翅膀。但面对阅读,尤其是经典名著阅读,我们仍处于初始懵懂的状态,阅读难免缺乏良法,而冯允鹏学长则借沙龙的契机,为我们剥开眼前的迷雾。
        一首卞之琳的小诗《断章》在屏幕映出,沙龙交流正式开始。冯学长待同学们阅读完毕后,询问大家读完此诗后的感受。同学们各抒己见,有同学读出了字里行间热烈却克制的情愫,有同学认为这阐述了作者与读者相互影响的关系。冯学长表示这没有正确答案,对同学们的个人感悟都表示肯定和赞许。接着他分享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李健吾在《咀华集》评卞之琳的《鱼目集》,当中有一段谈到了《断章》说这是一首特别悲哀的诗,掩藏着说不尽的悲哀,这首诗的关键词是“装饰”,卞之琳觉得李健吾根本没有读懂这首诗,选错了关键词,不是“装饰”,而是“相对”。在后来所有文学史里,人们都完全采信的诗人说法,李健吾以文学批评的方式提供的意见则完全没有转化为文学史主流叙述,但谁又敢说李健吾的批评是浪费的?由此冯学长引申出了对于几个问题的思考:作者对于作品是否拥有一切解释权?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该如何定义?作为读者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回应作品?
        学界对此的见解不一,但冯学长引用了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罗兰·巴特“作者已死”的观点来引导我们作为读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文本解读与文本建构当中。他认为,一本书被完成写作、面向公众出版后,它已具备了独立的生命,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及其自身想要表达的观点,其实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金科玉律。因此他鼓励同学们跳出大众主流对一本书固有的定义框架,纯粹且辩证地去阅读,并且不要克制自己的主观想法,大胆地对作品进行新一轮的理解和阐释。一部作品,哪怕是经典著作,都不是某种不可动摇的权威存在,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其实才是体现作品价值的关键。
        然而,现在许多人不乐意读经典,以其晦涩冗长为由而对其避而远之,或许这是一种浮躁世界的通病。冯学长却是一名经典著作的忠实拥趸。他借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读经典》里的一段话来诠释他的理由:
        “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复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部我们初读也好像实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也是一部从不会耗尽他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正是因为经典作品的内容不仅仅是高超的筛选和组合,它是鲜活的、立体的。以至于它所承载的东西远比书页上的二维维度要多得多。读经典,就是在剥开其质朴的外壳,去窥见里头的瑰丽色彩。
        阅读经典帮助他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这种影响并非“惊鸿一瞥”,而是“长相厮守”,经典塑造灵魂的力量是悄然的、永久的。他认为经典对于青年最大的意义,正是让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声音,遑论其成熟亦或幼稚。
        当我们理解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开始捧读一本著作之时,又究竟应该怎么阅读呢?冯学长参考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即逐字逐句平读。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可简单理解为粗读、略读。第三层次:分析阅读,即选取段落精读和思考。第四层次:主题阅读,即在一段时间内选取围绕同一主题的书目进行阅读,“大书”“小书”兼读,适用于深刻研究某一领域。
        在冯学长看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阅读,但他建议我们尽可能地避免拿到一本新书就从第一页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先去尝试快速地通览全书,通过略读来抓住文本的要领,然后再就有意思的部分开展分析阅读,而若是对这一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则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阅读。关于主题阅读,他在高中期间做过不少的潜移默化的尝试,这些无意识的主题阅读帮助他打开了阅读的视野,也找到了日后研究的兴趣。例如,在阅读《江城》后,他出于对城市化的思考进一步阅读了《落脚城市》、《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以及如李欧梵《上海摩登》、本雅明《单行道》等研究城市文化的经典。而乔治·奥威尔《1984》与《动物农场》则激发了他对反乌托邦文学的兴趣,他又接连阅读了《美丽新世界》、《娱乐至死》、《乌合之众》等书,从而对当今的传媒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除此以外,冯学长通过列举了若干自己进行的主题阅读的例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这一需要求知好奇心和融会贯通精神的阅读方式。
        在沙龙的提问环节,同学们就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向冯学长请教,他一一用心解答。冯学长教会我们读书要足够谦卑,更要足够自信。我们首先应当对作品保持尊重,读书不能只是浮于表面的敷衍对待,不仅要重视阅读的广度,更要在深度上寻求突破。而从另一角度讲,一部书不是一座圣碑,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只要我们认真地读过它、分析过它,就拥有评判它的话语权。一部书也不是生存的必需品,不需要我们将其牢牢把握,如遇到阅读感受味同嚼蜡、或是超出能力范围以至于不知其所云的书目,大可将其放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本书,阅读是为自己,而非为作品。
        沙龙在日暮时分结束了,散场后仍有同学意犹未尽请求冯学长指点迷津。在青春的孤旅中,能遇到一位指染书香、目光澄明的同路人,是多么幸运。

 

读书沙龙现场

分享嘉宾冯允鹏

同学提问

欢乐合影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