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共读李娟散文集——记第一期素读会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作为初一十班的同学,当然不会错失一个去校图书馆参加素读会的机会。在参加活动之前,其实我思考了很久,何谓“素读”?关于“素”的解释,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原始的”。原始的阅读,就是透过苍白无力的纸看见苍劲有力的文字,感受到作者浓郁的感情。但是,其实这个“素”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质朴的,不加过多修饰的”。
这次的素读会真的一点都不拘谨,老师让我们随意入座,不给我们过多的限制,老师也没有刻意的引入课题,而是随意地切入,这让我们更加轻松快速地进入状态。图书馆是我们的“金主”,给每位读者都送了一本李娟的散文集,让我们提前阅读,这样确保每个同学都对内容有所了解,不会有“相顾无言”的尴尬。说实话,在参加之前,我是对这个素读会特别期待的,活动最终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其实我一直在苦恼找不到一个读书之后的倾诉者,这场活动多少改变了这个窘迫的现状。虽然,这次我还没找到一个阅读上的知音,但每个人都能在同一频道上做相同的事情,分享相同故事带来的不同感悟,这已经是很大的幸运了。
更加幸运,我邂逅了罗豫元老师,罗老师邂逅了李娟作者所著的《遥远的向日葵地》,就这样,我与这本书也来了一次不可预见却又像早已注定的邂逅。先说说罗老师,她让我改变了“语文老师才会讲语文课”的观点。罗老师是一位英语老师,但是她有颗热爱文学,热爱阅读的心,于是我们就相遇了,通过这本书相知了。罗老师特别喜欢看书,她与我们分享了她去苏州慢书房的故事。慢书房是一个书店,里面的装修十分别致,还有不同主题的书舍,供热爱阅读的读者在里面品尝浓郁的咖啡,悠闲地“泡”在一本书里。而李娟的书也是慢书房的老板推荐给罗老师看的,也许只是因为“在悠闲时多看了书一眼”,就“再也忘不掉书里的岁月纤纤”,老师也因为一本书爱上了李娟的文字,看了她写的更多的书。老师评价李娟的散文富有真诚质朴的语言,多样化的修辞手法和接地气的场景描写。
李娟的散文记述的是她在偏远的地区阿勒泰生活时的所见所闻所思,特别好玩。我是再也想不到比“好玩”更加贴切的词了,文章里有喜有悲,喜的部分让人不经意间就笑了起来,而悲的部分虽然体会到其中的艰辛或彷徨,却永远不让人感受到悲伤,更多看到的是作者刚强的一面,让人感受更加深刻的也是作者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读的是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里面所有描写的场景都给人以画面感,仿佛你就置身其中。各型各色的人会因为在作者生活的那个环境下有着不一样的风采。比如说吧,因为阿勒泰的冬天天气寒冷,那里的人很喜欢喝酒,喝完酒有时还会耍酒疯。这种事要是放在城市里那肯定是遭人冷眼的,甚至是嫌弃或厌恶的,但是在作者的文字里,却丝毫读不出厌恶之情,只有作者对他们这样消遣的方式的包容与对酒鬼赊账或抵押物品却迟迟赎不回的无可奈何。李娟的文字特别的朴素,根本不会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却也有着这种质朴带来的独特的高贵。她也不会去美化一件事情,她只是用优美的文字把这些事都记载下来:她不会把自己家收养的野兔形容的多么好看,它邋遢起来还是遭人嫌弃:她不会说他们的银行有多方便,她只知道银行门口的树杆子很适合晾床单;她也不会试图掩饰自己的“奸商本质”,做生意的谁没有一点“邪念”呀。
正如李娟自己所说的“并不是散文没有明确的界限,就成垃圾桶,能包容乱七八糟的东西。它与小说、诗歌等其他文学体裁一样,有审美上的基本要求”,读李娟的散文,不仅能看到丰沛的生活细节和别致风光,还有独属李娟的阿勒泰的诗意。
真的,书中的每一句都太完美以至于我不能一一列举,但是你若与我一起阅读这本书,保准你有与我相同的感受。虽然我们生活在大城市,衣食无忧,不用考虑没有水用,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作者可以把一个角落写得如此辽阔无垠,可以把艰苦的日子写得如此甜蜜,这是刻意美化吗?并没有,只是作者面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本就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阿勒泰,而一位李娟就给阿勒泰增添了无数道风景线。
最后,还是很感谢罗老师对我们的分享,让我邂逅一本好书,丰盈一段人生,认识一位李娟,爱上一片阿勒泰。
初一(10)班 卢韵冬
第一期素读会纪念卡片
读者们围坐一起交流读后心得
部分读者的读书心得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