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来迹之可寻,知未来之可期——记“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读书沙龙
2018年10月15日,莘莘学子聚集图书馆读者之家,齐享由英语科陈广乙老师分享的“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未来”读书沙龙。于悠悠语声中开始,陈老师娓娓道来,引得同学们纷纷思考后悄然结束。这是一场思维意识的盛宴,更是一班思想的列车,把众人的思绪从琐碎烦杂的生活暂时剥离出来,随着陈老师的分享步伐,脚踏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探讨未来人类发展的走向。
解析人文主义
陈老师首先阐释了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人文主义”指的是人类体验是意义和权威的本源,自由人文主义强调每个人的感受,社会人文主义注重的是集体感受,呼吁关注他人感受,而进化人文主义则更激进,强调种族清洗,其中希特勒便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代表。更普及了现在新兴的依赖科学技术而生的科技人文主义与数据主语(非人文主义)等等概念。陈老师简明的解析骤然拉近了我们与所谓的“高大上”的名词之间的距离,领着我们跨进思考的门槛。
洞悉发展方向
在思想的玄关处,陈老师轻描淡写地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全书的脉络是预测未来还是研究历史?”在研究历史和预测未来看似是两大门派,自成体系,但陈老师却寻求了他们之间的联结——“对历史的研究是为了推测未来。”一语惊醒梦中人,今日的历史正是昨日的政治,明日的未来便是今日的发展。读者们都兴致盎然,专心致志地聆听陈老师的讲解。
基于饥荒、瘟疫、战争三大威胁得到控制,人们转而追求永生、幸福、成神。读者们都对永生、成神这两个说法议论纷纷。陈老师却不急不慢地解释道,随着近两个世纪以来众多学科如生命科学、再生医术、基因工程、材料学的重要发现,死亡对于现实的人们来说只是技术性难题罢了,这就让突破人类的生命极限有了可能性;对于幸福的追求则是人们不仅仅看中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增长,也渐渐开始关注GDH(Gross Domestic Happiness)的提升,这也源于人文主义思想的盛行;而化身为神则有三种可能,一是生物工程,二为半机械人工程,三即纯粹的非有机生物工程。
巧用辩证之法
如同“简史三部曲”,人类发展理论也大致历经了三个阶段——以泛灵论为始,过渡到有神论,再发展到今日的人文主义,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发展理论也在不断变化,而每一次人类角色的变动都影响着发展理论的走向。全书对于未来的预测也是基于发展理论的变化原理之上的。陈老师生动的讲述使读者们在思想的天空中翱翔,津津有味,流连忘返。
而谈到对人类未来的影响,陈老师介绍了《未来简史》里的几点观点。首先是新技术的出现导致人文主义核心理念的溃败,其次是阶层的大分化,人工智能和算法发展将是这场大分离最主要的原因,高度的智能和发达的意识须高度匹配的常理可能遭打破。叙述到这里,陈老师教导读者们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不能完全被《未来简史》的思想牵制。陈老师也给读者们播放了李开复先生在TED上的演讲——《AI如何拯救人性》,意在让读者们多方面思考问题。最后是新宗教的诞生,包括开端提到的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的诞生,可能会对人类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真正的迎接大数据时代。
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的维度上,陈老师的解构如此清晰明了却又引人沉思。他带着读者们在人类史的时间海洋中穿梭,遨游;同学们满脑都是前人留下的字字珠玉、真知灼见。此次的沙龙分享,让读者们在历史长河中窥见繁星的一点倩影,学会脚踏历史长河,仰望满天星斗。
读书沙龙现场
分享嘉宾陈广乙老师
欢乐大合影
会后交流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