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往事,与书结缘——记第32期“书影摇曳”读书沙龙
11月25日,又是一个诗意的星期一,读书沙龙如期而至,读者之家内照例满座。讲桌前站着一位儒雅的男士——本次读书分享会的的主讲人,葛良蕗老师。喧闹渐渐平静,一番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他与我们分享了他的读书往事。
百年前的安徽,土地贫瘠,山势起伏,农业发展滞缓。但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却用干瘪的果实孕育了诚实能干的徽商——他们以经商来摆脱贫困的束缚。而同为安徽黄山人的葛良蕗老师同我们说道:“‘农而苦则学’,这是我家的家训。”小时候,葛良蕗老师在父亲的这句教诲下,初次懵懵懂懂地意识到:读书,是为了让家庭从务农的辛苦中解放出来。这个垂髫小儿,靠着聪慧和一股子埋头苦干的冲劲,很快也从一干学生中脱颖而出。“我爸小小地‘套路’了我一下,他在同乡父老中塑造了我好学生的形象,让我不敢懈怠学习。”葛良蕗老师如此说道,同学们在哄堂大笑中,留有一丝甜蜜。
为增进学业,父亲以卖掉家中“唯二”的鹅为代价,送他去湖北襄阳伯父处念书。小小年纪就离别亲人的葛良蕗老师常常会因为想家而躲在被子里哭泣。父亲告诉他,只要读好书就能早日回家。尽管不知道什么程度为“读好书”,他还是确立了这样的信念:读书,就是为了早日回家。小学毕业前,他已读完包括“三大家将小说”的一大皮箱书。谁曾想,这“三大家将小说”成了他的缘起之地。
及初中,因家中经济不济,葛良蕗老师被接回农村读书。十一二岁,正是少年意气风发之时,已是半个城市人的他见多识广,在学校显得“无所不能”。读书,也就成了可有可无之事。可树过刚则易断,水过满则缸破。以初中第一名考上重点高中的葛良蕗老师,仅仅在校排到了170余名。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如坠深渊,又因为城里人对农村学生看不上眼,和阔气的城里人交往不来,葛老师很快便显得孤独苦闷。谁能想到,现在在讲桌前侃侃而谈的老师,在和我们一般大的年纪时,竟是像他口中所说的那样“封闭”。听到此处,读者之家后排的沙发中,响起几声唏嘘。然而,幸运的是,书籍再一次出现在他的生活中,给了他一个广阔的精神世界以疗养心伤。读书让他度过了“最黑暗的时期”。
高中毕业后,葛良蕗老师考取到了北京理工大学。“选专业时,我想着‘绝不当老师,当也绝不当历史老师’……”葛良蕗老师笑道。“可你现在就是历史老师啊!”苏元孩子们无邪稚语让人忍俊不禁。葛老师微微一笑:“是啊,缘分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当时那几册‘三大家将小说’,冥冥之中已经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大学毕业后,缘分引领着他来到湖北襄阳,这个他梦开始的地方。他在一座军工厂里找了份“闲差”,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准备考研。读书十余载,他也不再是当年哭着要回家的稚童。“从读书好到好读书,是我从内在到外在的成长过程”葛良蕗老师坦言,“读书已经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尽管“缘分”二字在这小小的“读者之家”里重复了不止四五遍,葛良蕗老师仍然说,缘分源于读书,而读书却让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同学们不带恶意的嬉笑中,最动情的往事被徐徐道来。一日读书晚归,一位素未谋面的女子使他动了心,但他并未上前搭话。一年后,他的朋友多方打听,为他要到了姑娘的电话号码。忐忑的短信发出去后,葛良蕗老师惊喜地得到了姑娘的回复:“你怎么能打出我的名字?”原来,当时智能手机并不普遍,她从未见过有人能在手机短信里打出她完整的名字。话匣子就此打开,两人由此相知相交,姑娘后来也成为了葛良蕗老师的夫人。葛良蕗老师对智能手机的了解源于相关的科技杂志,上大学时,葛良蕗老师迷上计算机,在生活费不多的情况下每月仍花费500元购买计算机杂志。十几载光阴似箭,每每与夫人回忆当年因书结缘,葛良蕗老师仍然动情。缘分,总是引起人无限美好遐想。底下,羡慕声不曾断绝。
从读书以脱农到读书以归家,再到读书以生活,葛良蕗老师以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好读书”。其中,因读书而结下的缘分,也在千回百转中引领他回归初心。踏出读者之家的小门,同学们也将好好读书,与书结缘。也许,二十年后,在别人面前侃侃而谈的,是你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