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香校园>详细内容

书香校园

我的阅读感悟——2023年读书文化节启动仪式代斌老师发言稿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3-02-20 11:07:54 浏览次数: 【字体: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同事们:

早上好!我是历史科代斌,非常荣幸能在读书节来临之际在这里发言。图书馆让我来发言,内心非常惶恐,并不觉得自己书读的很多。但我很感激图书馆,因为我推荐的书,图书馆都毫不犹豫的购买,这让我深切感受到学校、图书馆对师生阅读毫无保留的支持。去年我推荐了236本甲骨文丛书,很快就买回来,还摆在图书馆最显著的位置。这套书是西方人写的世界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不要错过,特别建议历史班的同学去看。去年高三,有同学翻了翻《伟大的海》这本讲述地中海世界历史的书,非常巧合,去年历史高考题小论文是“围绕历史上的地中海世界,选择某一称呼,予以论述”。推荐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书,又特别贵,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阅读的收获与感悟。

 

202302201106368841.Jpeg


第一个收获:学会享受内在专注的愉悦。

热爱阅读的人,一定体会过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春已深”的专注。这是一种“心流”的状态,在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下,会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愉悦的感受。这大致是我读书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收获。这样的阅读训练使我很容易沉浸和专注于一件事,且能忍受孤独和枯燥。

记得07年初到高中部,学校周围还是一片山地,周末的时光总有些难熬。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就发现了中华书局版的《唐才子传校笺》,这是非常专业的唐代诗人文献研究,还是繁体竖排。我被同事们的选书品质,深深的震撼到。图书馆丰富、专业的藏书,使我在哪些艰难的时光里,因为有阅读而不孤独。

说到忍受枯燥,想到有一年暑假没回老家,在寂静的校园感到特别无聊,就到暨大图书馆抄《资治通鉴》。每天早上去到暨大,一本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一本《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一个笔记本,读、抄一整天,晚上再回到学校,暑假这么就过来。现在都很感叹,当时真是闲啊!不过同学们,请你相信永远没有白读的书。之后,广州市历史教研室开办了一个《资治通鉴》读书班,因为在这个班的表现,我得以在2010年进入市教研中心组,那时负责的讲座是推荐和导读历史书籍,这成为我专业发展的重要助力。

 

202302201106362360.Jpeg

 

第二个收获:理解接受外在约束的意义。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大数据不断积累,人会变得越来越不自由,“内在专注的愉悦会越来越难”。可能有同学会说,不会啊,我打游戏、刷短视频、煲剧也很专注,也很愉悦啊。是的,手机能给我们太多愉悦了,纸质阅读再也不是获取信息最有效和最常见的方式了。现在很多同学和老师不阅读,并不代表没有学习,因为获取知识可以从百度、知乎、B站、慕课、网易公开课,甚至喜马拉雅。但以我个人经验来看,化用小朋上友网课的段子,用手机获取知识就好比让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知识的有趣常常会被游戏、短视频的愉悦打败。本来是想系统学习世界近代史,结果看了《五分钟了解人类40亿年的进化》,又看了《三分钟带你看完基督教发展史》,想到追的剧,还是看《狂飙》吧。

《道德经》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手机带给我们的愉悦越多,我们离愉悦就越远。刷短视频为什么停不下来,因为算法可以根据停留时间,继续推我们喜欢的,我们看到都是我们喜欢的。多重刺激的愉悦会使我们对刺激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逐渐失去了忍受枯燥的能力。一节课,最好五分钟一个梗,十分钟一个段子,二十分钟抖个包袱,下课铃响掀开底,再来个callback!老师个个都是脱口秀大王。可这还是学校吗?我们今天为什么浮躁,大致是因为我们很难忍受枯燥了。可同学们,看看历史和现在,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如同种子在土里度过黑暗的岁月。那一段时光,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着孤独、寂寞、枯燥,还不抱怨,不诉苦,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

更恐怖的是我们会逐渐失去自由,被大数据和算法控制。最近火出圈的ChatGPT,可以通过分析计算我们在场所有人的数据,写了一篇非常幽默、充满哲思,符合我的风格,还能被大家喜欢的发言稿,我用还是不用,这是一个问题?

著名学者李泽厚提出“告别现代, 返回古典”,他认为21世纪需要新的文艺复兴,重新肯定人的价值, 但主要不是从宗教的束缚中而是从机器的束缚中把人解放出来。同学们,稍稍放下手机打开书本阅读吧,这是把我们从大数据和算法的控制中解放出来的有效方式。这不仅需要内在的自觉,还需要外在的规训与约束。第一个办法就是任务驱动。手机的影响,工作、生活的琐碎,使阅读越来越难,我只能通过讲座、课题、命题、培训、甚至读研等各种任务,逼着自己读书。比如我现在的读书组会,老师布置的都是枯燥的英文文献,只能硬着头皮来完成。不过,费劲儿啃下来之后,发现不仅英语捡起来了一点,对时下流行的教育名词,也可以从源头上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了。第二个办法就是有意识的控制手机的使用。我曾经50多天没用过手机,刚开始确实不适应,手经常会下意识的摸口袋,后来就渐渐习惯了,也没有什么影响,反而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思考以及面对面的讨论交流。不可否认,现在的生活确实离不开手机,但我真心建议同学们可以控制一下,比如睡觉前不刷手机读会书;比如适当屏蔽下朋友圈。向大家汇报,我已经关闭朋友圈和微博半年了,多出的时间确实够每天看一篇论文。

第三个收获:感受 “灵魂有趣”的默契。

有一次开会前,我拿一本《历史研究》坐在边上看,张校走进来坐在我旁边说:“小伙子,要多看点有趣的书”,当时还有些奇怪,校长怎么不表扬我,似乎还有些批评的意味。后来仔细想了想,这是张校对我的提点。这几年基于任务驱动的阅读,读的都是历史专业的书,特别是读博以来,阅读更是偏重于学术性。耳濡目染,似乎人也变得越来越学究和古板。毕竟是中学老师,面对的是更为年轻的学生,要让自己变得有趣,课堂才会更有趣。这需要更为广博和多样的阅读,这一点,张校是我们的榜样,他的阅读非常广博,而且记忆力非常好。有次张校带我们去西安出差,推荐给我们的文化景点和美食,竟然是我这个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二中有太多喜欢阅读,知识渊博的老师。文科老师自不必赘言,还有很多理科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在课堂上感受过他们的魅力。比如物理科窦文浩老师,十几前我俩在迁岗村小餐馆里喝酒,听他从费曼的《物理学讲义》,讲到《西厢记》里“兰闺久寂寞”的崔莺莺,再到“秋风宝剑孤臣泪”的李鸿章。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热爱阅读的同事,我们组建了教工读书会。田程老师为读书会取了“鸣蝉”之名,希望我们在阅读与交流中体悟和觉悟,以获得生命的充盈和慧觉。读书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了不少活动,老师们一起阅读书籍,一起撰写笔记,一起分享心得,一起爬山观影,甚至一起探索“不鸡娃”的亲子教育……在这过程中,你会感受到我们的同事,不仅有好看的皮囊,还有有趣的灵魂。

同事们,欢迎加入鸣蝉读书会,让我们一起阅读,遇见更好的自己!同学们,让我们多走进图书馆,在老师的引领下,以书为伴,让精神在阅读中丰盈!谢谢大家!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