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香校园>详细内容

书香校园

奔赴科学的未来 ——记第53期“书影摇曳”读书沙龙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3-03-23 15:43:04 浏览次数: 【字体:

3月20日下午,物理科杨郑强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读书沙龙,为我们讲解了他对科学的三重认识。

 

202303231539315371.Jpeg

 

第一重认识:走进科学

要认识科学,首先就要知道科学的定义,知道科学与科技并不是相同的。在沙龙开始,杨老师就以一个非常轻松好记的方法让我们记住了科学与科技并不相同——科学的英文是science,而技术的英文是technology,科技是 “科学”+“技术”两个词的合一。当然,要真正地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要从定义上看。科学是指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得到条件明确而并非模棱两可的知识。传统的自然科学包括: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球学以及天文学。值得注意的是,数学并不是科学。数学是科学的论证基础和工具。而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科学的应用”,与科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要把“科技”拆开为 “科学” 和 “技术” 来看。

 

202303231539310444.Jpeg

 

 

第二重认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科学是基于客观事实的一门学科,但它并不一定是客观的,科学的理论是具有主观性的,要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确定。杨老师在讲科学的主观与客观性时,举了一个在我们物理必修二中提到过的一个例子,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地心说再到开普勒三定律,我们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科学结论要经过一个辩证地过程,要通过不断实验得出来的数据经处理匹配后才能得到一个较为可靠的结论。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工作是枯燥且不一定有用的。但如果所有人都只沉浸在现有的知识理论体系中,因为不一定能得到有用的结果而放弃探索,放弃钻研,那么我们的科学该如何发展,社会该如何进步?科学归根到底是人的科学,是人与人思想的碰撞,是需要人不怕磨难地不断实验、不断修正突破的,我们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

 

202303231539313488.Jpeg

 

第三重认识:To be yourself

从古至今,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的物理发展史,科学的发现往往开始都依靠于科学家的直觉,再经过不断的实验推理论证后才得到的,后人也一直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科学理论。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科学也没有绝对。我们不能因为一个被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就放弃自己的思考,要知道的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我们应该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自己独特的思考,以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而非拘泥于别人的观点。只有后人的不断守正创新,科学才能不断发展。

在讲述完自己的观点后,杨老师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科技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现在,它带给的我们的究竟是更加便捷的生活还是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呢?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取代了人类,那么我们的科学还会有所突破吗?没有人的科学还能继续发展吗?

科学的发展是由人推动的,它最初的目的也是为了方便人类的生活。但当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人类是否已经不被需要?很多科幻小说、电影都有当机器取代人类,当人类脱离世界,我们就会迎来世界末日的情节。但事实真的会这样吗?人类不断推动发展的科学最终却成为导致自身灭亡的因素?

 

202303231539314055.Jpeg

 

杨老师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也回答了自己的问题,他说,人工智能理论上是可以取代人类的,但是,人工智能的程序都是由人类编写的,它不能提出新的理论,也不能解释科学的原理,它始终具有一种局限性,不能产生灵感发现科学的隐秘联系。而人类是不一样的,人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即使人与机器人的外貌越来越像,但人的构想是天马行空的、不一定符合实际的,人始终是不断发展的、富有想象力的,只有好奇才能推动科学结论的发现。机器没有情感,机器终归不能取代人类。

在杨老师前面提到的第二重认识中,他也提到过科学归根到底是人的科学,是需要人与人的思想碰撞去不断修正突破的。

科学无情,人类有情;科学没有生命,人类富有活力;科学无法取代人类,而人类会始终推动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去奔赴科学的未来。

 202303231539319572.Jpeg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