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学海堂>书香校园>详细内容

书香校园

苍茫西北,大美甘肃
——记第66期读书沙龙之甘肃研学行分享会

来源: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4-10-12 11:10:55 浏览次数: 【字体:

        2024年9月25日下午,图书馆四楼的工具书库内,一场关于2024年暑期甘肃研学之旅的分享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尽管初秋的细雨绵绵,却未能浇灭参与者们的热情。同学们早早地来到现场,满怀期待地入座,准备聆听这场知识的盛宴。地理科的何典泽老师、马越老师、蒋瑞珍老师等也莅临现场,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这段旅程的点点滴滴。

efc8c6b07f004e10a09418211912aba7.jpg

历史的见证

        首先登台的是第一组,由高二5班的李也、高二6班的谢子欣和严梓馨、高二9班的钟治承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别带来了天水市的伏羲城、麦积山石窟以及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见闻。在他们的讲述中,同学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对人文始祖伏羲的功绩、古代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塞上江南”甘州地区宜人的气候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何典泽老师以他渊博的学识,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并指出麦积山石窟的独特之处——石窟内的佛像多为石胎泥塑,内有木骨,而非传统的石像。他解释道,这是因为麦积山的丹霞地貌,主体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石质松散,不易造像。同时,当地的温带季风气候,使得泥塑能够更好地适应潮湿多雨的自然环境,有利于长期保存。

 

2efc063c083c4cacb81e0dca86732a44.jpg

河西走廊的地理与人文

        紧接着,高三16班的张贤灏同学以他手绘的地形图为线索,对河西走廊一带的地理景观和人文风貌进行了丰富而详实的分享。他从天水出发,一路向西,经过张掖、酒泉、嘉峪关,直至敦煌、兰州,将研学行程中的人文风土和当地景观一一道来。河西走廊,这条自古以来沟通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见证了多民族的交锋与融合,也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这条狭长的走廊,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中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b43233d237f7405aa1b7ce81a9e4c7d7.jpg

自然奇观与航天梦想

        最后,高二14班的林旭扬、冯于霖和周天宇同学分享了他们在张掖七彩丹霞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所见所闻。他们详细讲述了张掖七彩丹霞的形成原因,以及在此地的奇妙体验。正如诗人所描绘的“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丹霞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从约5亿年前的浩瀚海洋,到1.4亿年前的咸水湖泊,再到喜马拉雅地壳隆升,红层受到挤压抬升,经过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最终形成了这雄浑壮观、纹理层次分明的彩色丘陵地形。

        至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虽然名有酒泉,实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区域。这里人烟稀少,大漠漫天扬尘,常年干旱,虽不适合人居,却是航天发射的绝佳场所。冯于霖同学表示,尽管仅拍摄了少量的照片,但这丝毫不影响同学们对这里的热情。筚路蓝缕六十余载,“大漠起东风,手可摘星辰”的梦想终成真,大家对代代航天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弦歌不缀,薪火相传的伟大精神的敬佩之情不胜言表。

0ec8133311bd4605ab381d75db64e58b.jpg

        三组同学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次讲座不仅拓展了大家的知识面,也增进了同学们对地理学习的热爱。何典泽老师在总结中表扬了三组同学,并表达了对下次分享会的期待。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義忠仁们的足迹遍布山川湖海,知识的种子播撒四方,这便是行走的力量。

 

        文/ 图书馆义工协会 陆玉城


1f476671cf629b0275983b00da06623


终审:邱瑞玲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