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心理科>科组简介>详细内容

科组简介

思维碰撞 助力成长 ——黄埔区教研院教学视导日暨大二中心理科第一次校本研讨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7 11:04:24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3月1日,阳光温暖,春风和煦,苏元学校迎来了黄埔区教研院的视导活动日,黄埔区心理教研员庄续玲老师来到苏元学校心理科指导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二中心理科为了加强不同校区心理教师的交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在苏元学校同步开展了心理科本学期第一次校本研讨,苏元学校心理科彭菊老师和林丽云老师以“成长型思维”为主题进行了同课异构,各校区心理老师纷纷前来听课评课,互相学习。本次活动教学内容丰富,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融洽,课程收获颇丰。


首先,由彭菊老师执教《成长型思维助成长》,彭老师用利用《龟兔赛跑》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大脑神经元变化的小视频帮助学生看到大脑的可塑性。然后结合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以“思维小人儿”的形式引导学生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帮助学生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极具趣味性和生动性。然后利用小组的力量,共同探索如何将成长型思维变强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然后,林丽云老师带来了《思维助力,拥抱成长》课程,林老师化身思维成长训练营的营长,利用卡通人物莫多做不出数学题这一故事,带领学生体验解答数学题的过程,帮助学生觉察思维。接着邀请学生组建成长帮帮团助力莫多,用真实的情境来觉察固定型思维,练习成长型思维。最后回到学生自身,鼓励学生自制思维卡片,利用本节课所学帮助自己应对挑战,收集到班级宝藏思维库中。



两节精彩的心理课堂结束后,心理教研员庄续玲老师和大二中心理科所有老师进行了评课交流。庄老师充分肯定了两节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设计逻辑和现场授课效果,她认为两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觉察思维,训练思维。彭老师用“思维小人儿”的画像引导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觉察自身思维,生动形象;林老师用贴合学生生活、学习的具体情境和教学语言,营造了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庄老师也对两位老师的课程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庄老师认为可以尝试更有创意的导入方式,结合时事热点说故事,增加课程的新意,可以创设更开放的氛围,提供更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分享交流,促进课程的即时生成。


二中心理科科组长杨海荣老师提到,心理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到方法应对生活和学习,最后还是需要落地,促使学生付诸行动。知情意行是一个过程,很难单独剥离出来。两位老师的课侧重点不同,但都围绕着教学目标来设计和实施,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两位授课老师在本次研讨中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彭菊老师说到:寒假的时候,我看了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这本书,对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有了更深入、系统的理解,也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了觉察、反思和转变。我发现:当自己有意识地觉察思维模式时,便走向了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步,走向了成长的第一步,于是我设计了《成长型思维助成长》这节课,引导学生用成长型思维去应对人生中的困难和挑战,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和复原力,激发生命活力。走在自己工作的第二个10年里,除了向周围的年轻老师学习新思想、新技术以外,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课程的逻辑性和课程的深度,回归学生真实的需求。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可以跟强大的科组后盾一起抱团成长,每一次集备和讨论都收获丰富,感谢我的科组小伙伴们!



林丽云老师说到:心理课的落地是比较困难和抽象的,备课的时候一直在思考怎样让学生真的可以学会利用成长型思维帮助自己应对挑战。这次感触比较大的是发现,心理老师是心理课的第一受益人,从开始“我不行”、“想不出来设计”、“我还可以上吗”到“我可以这样试试”、“我可以发挥我的优势”、“效果好像还不错,我又可以了”,我自身的成长型思维也在备课、授课、评课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作为新教师,我会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优势,提升课堂管理能力,重视教学设计,多和优秀的老师们学习交流,促进自身的成长。


至此,黄埔区教研院教学视导日暨大二中心理科第一次校本研讨活动顺利结束,大二中心理科和黄埔区教研院展开了积极的思维碰撞和热烈的研讨交流。苏元学校将继续秉承大二中心理科的心育理念,加强心理团队的交流,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增强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