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强迫会遭遇两种结果:顺从和反抗。表面顺从的孩子,压抑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真实的需要,而屈从于父母的意志,长期的压抑将导致情感和个性的扭曲。况且孩子的个人意志是不能够被永远压制的,但是由于他的情感和个性没有得到主动的、正常的发展,当他的个人意志行使权力的时候,很可能以一种不被社会认可的方式采取行动。
强迫会遭遇的另一种结果是反抗,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引发无休止的冲突与斗争,孩子的主要精力用于怎样打赢与父母的战争,而不是关注自身成长应该发展的能力、品格,这样的孩子会表现出攻击性、不合作、逆反等行为特征。如果我们不对强迫方法的使用进行深刻的反思,不从根本上停止强迫方法的使用,那么这还将会延续到我们的下一代人身上。
父母为什么会使用强迫的方法呢?这主要是由亲子关系的不平等性和亲子之爱的偏差造成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父母是强势的一方,充满力量,富有经验,能够保护、照顾和教育孩子;孩子则是弱势的一方,力量不足,经验欠缺,对父母有很强的依赖性。父母与孩子之间这种强弱的反差为父母使用强迫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父母在使用强迫方法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而是认为他们这样做恰恰是关心孩子、为孩子好,这就导致了强迫被当作一种合理的方法公然使用。这是由于亲子之爱出现了偏差。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对教师和父母以关心为名对孩子进行强迫有清醒的认识:“关心者往往觉得他们知道要关心的人的利益是什么。实际上,他们会很轻易地决定那些利益是什么,而从来不认真地倾听他们要关心的人的心声。很容易在家长或者教师中找到这样的关心者。当你被强迫做一件你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你会听到有人说,‘有一天你会感谢我强迫你做这个!’有的时候,这种预测会成为事实,我们确实对当初坚持己见的教师心存感激。我们感谢教师强迫我们做了正确的事。但是也有很多时候我们误解了自己的真实需要,感谢父母或教师强迫我们做了那些其实对我们并无真正益处的事情。不经意间,我们视这种强迫有利无害或者无伤大体,而且自然地对我们自己的下一代也做起这种强迫的事情来。在我看来,这种强迫意识的延续实在是传统教育的一大悲剧。”
要从根本上停止强迫方法的使用,就需要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一种真正的关心关系。内尔·诺丁斯说:“关心意味着一种关系,它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连接或接触。两个人中,一方付出关心,另一方接受关心。要使这种关系成为一种关心关系,当事人双方都必须满足某些条件。”内尔·诺丁斯分别分析了关心关系中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心理状态。“关心者的心理状态是以专注和动机移位为特征的。专注是指关心者对被关心者的那种开放的、不加选择的接受……当我真正关心一个人,我就会认真地去倾听他、观察他、感受他,愿意接受他传递的一切信息”。动机移位指“一种动机能量流向他人的过程。我首先接受他人的信息,然后作出反应。我的反应是对他的需要的一种回应”。对被关心者来说,“接受、确认和反馈似乎是最重要的。被关心者接受他人的关心,然后显示他接受了关心。这种确认反过来又被关心者认知,这样,一个关心的关系就完成了。”
儿子两三岁的时候,我带他去书店买书。我看中了一本认识数字并教孩子做简单计算的书。图书印刷精美、色彩鲜艳、设计新颖,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具有教育意义。这时儿子在津津有味地翻看另一本书,但是我却认为他喜欢的书不如我看中的书有教育意义,于是我对儿子说:“咱们买这本算数书。”同时把他喜欢的书放回了书架。结果儿子很不高兴,他把这本算术书也放回了书架。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立刻改变了方法。我先拿起儿子喜欢的书说:“咱们买这一本吧。”儿子立刻高兴起来。然后我又拿起那本算数书说:“咱把这一本也买回去吧。”儿子很高兴地答应了。
在这个事例中,我作为关心者,对儿子保持了一种专注和动机移位状态。我认真地观察他、感受他、接受他,知道如果不买他喜欢的书,他很不高兴。我接受了他向我传递的信息,同时对他的需要作出了回应:同意买他喜欢的书。儿子作为被关心者,接受了我的关心并显示他接受了关心:他高兴起来,并且乐意买我看中的书。这种接受已经被我确切地感知到了。这样,我与儿子之间就建立了一个关心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关心关系的建立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事件或者某个阶段,而是要贯穿孩子整个生命成长的过程。所以,关心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