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心理科>亲子空间>详细内容

亲子空间

面对“机不离手”的孩子,家长们可以做点什么!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0-26 10:40:33 浏览次数: 【字体:

  2020年注定成为很多人的特殊记忆,这一年发布的《2020年春季学期学生返校时间的通知》,不知道家长们有何感想。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从加长版的寒假到网课学习的转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慢慢凸显,如宅家亲子之间的相处、学习自控力的考验、学习效果的评估、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等等。

  因此,手机的合理使用值得家长重视。本期话题《面对“机不离手”的孩子,家长们可以做点什么!》,希望能够为正处在同样困惑中的您提供一点帮助。

  首先: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

棉花糖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米切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米切尔在一所幼儿园,选出50名4岁左右的儿童,将他们带到一个空房间,给每个孩子一个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他会出去一下,如果他回来的时候,小朋友没有吃掉这粒糖,他会再给这些小朋友一粒糖。但米切尔回来后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坚持没有吃这个棉花糖。 

  在这个实验中,您是否看到了自己孩子小时候的影子,是1/3坚持没有吃掉第一颗棉花糖的孩子?还是2/3毫不犹豫马上吃掉棉花糖的那个?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那些坚持没有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或许拥有一些与未来成长有关的一些能力,比如:自控力、抗逆力、目标感等,而这些能力有天生的成分也有后天教育的因素。脑科学的研究发现,大脑中负责判断、计划、决策、自我控制的大脑额叶部分在青少年时期还未发育完整。所以,在青少年的相关大脑结构发育成熟、各部分之间充分连接之前,良好的自控还需要父母暂时充当他们的额叶。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反思家庭教育,尤其是教育方式、亲子关系的一个契机。

  下面,我们先来思考一个问题:我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

  我们经常说,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那么请您仔细思考一下,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从什么开始的?一周前?一个月前?从寒假开始?上个学期?或者更早的时候?

  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实验中,我们会发现其实也许从吃掉“第一颗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第一颗糖”的情况还有很多,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对很多事物都有兴趣,比如食物、玩具、看动画片等等,如果家长不立刻满足,孩子马上眼泪汪汪,因为“舍不得”,家长们慢慢练就了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的超级速度满足孩子的需要。其实家长们不知道的是,这样快速的满足,或许是让孩子失去了等待成长的重要机会。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在等待的时间里孩子学会的是自我控制能力。

  为了帮助家长梳理原因,我们把常见的过度使用手机的学生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

1.学业困扰型

 网课听不懂,又不能及时的问老师,下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补课上的知识,导致作业无法正常完成,学过的还没掌握,新的知识又来了,日复一日,每天被动的学习,因此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手机成了释放压力的一种应对方式。

2.过度自信型

  有些学生因为过往的学业成绩比较优异,充满自信,认为一段时间不努力,并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只要在考试前去刷刷题,冲一下就可以完胜期末考。抱有这样心态的学生绝不是少数,尤其是初一和高一的学生,各学段的学习要求和知识点有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好并不能完全预设未来,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在相信孩子的同时也要在合适的时机巧妙的提醒。

3.沉默宅家型

 孩子的性格不同,有些本来就是内向型的,疫情不能外出,孩子可以在家待两个月,除了吃饭就是在自己的房间,有些学生会因为缺乏现实的沟通,而选择虚拟的网络聊天。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也要适度关注,如建议孩子多和同学沟通,同伴的沟通和支持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4.无聊无趣型

  兴趣爱好是我们舒缓情绪非常重要的方式,对于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如果平时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每天上课、吃饭、写作业、睡觉的循环,难免会让人感到无聊无趣,因此,寻求新鲜感,玩手机、打游戏、刷剧就成了重要的放松方式,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可以建议孩子重拾以前的兴趣爱好或者借此机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一些以前想做但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

  分析完原因,下面,我们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帮助孩子?

  辅导中发现,过度使用手机的学生往往和目前学业成绩的下滑有一定的关联,居家网课的学习给了孩子们使用手机的正当理由,但使用目的、程度各有不同。有些同学学习累了、成绩一直下滑心情烦躁,偶尔顺手玩一局游戏或者刷一下剧放飞自我,与做作业相比,游戏和刷剧的吸引力似乎要大的多。第一天是偶尔,慢慢就成了习惯。因为过度使用手机而影响上课或完成作业的效率,不良的学业反馈又加剧了焦虑、逃避的心态,从而进入不断挣扎的怪圈。

  以下的方法提供给家长们,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从沟通中寻求解决方式

  如果您发现孩子刚刚出现依赖手机的行为,最好能够和孩子好好聊聊,了解他们的想法,孩子愿意聊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家长就可以有机会帮助孩子。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但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给彼此一点时间。无论是学业还是人际问题,都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一味的着急和指责对问题的解决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2.增加居家运动的时间

  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能够保障正常的运动量,而现在居家,运动量明显减少,运动不够,精力充足,孩子就会想其他的方式去消耗。有研究显示:运动可以使大脑内的内啡肽、多巴胺等带来愉悦体验的神经递质增多;使与注意力相关的前额叶皮质增大。因此,居家期间可以进行跳绳、健身操、瑜伽、乒乓球等运动。

3.帮助孩子寻找自信

  对于学生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学业,但当孩子在学业上找不到自信的时候,就会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就感,比如手机游戏中,通过游戏的升级、排名获得自信。因此,在日常的亲子关系中,通过亲子互动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慢慢帮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对于孩子把精力由游戏转向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4.鼓励孩子一起承担家务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每天只负责学习的孩子内心是怎样的状态,因为马上中考或者高考了,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抓紧一切的时间,全力以赴也需要适当放松,适度的承担家务,自己做蛋糕、煮饭,其实也有缓解压力的作用。当孩子感受到生活还有很多美好时,或许会降低手机的吸引力。另外,生活能力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能力。

5.需要时可以寻求帮助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时不免会走一些弯路,作为家长总是希望孩子选择走一条容易的、好走的路,看到孩子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时候,内心一定会很焦急、崩溃,与以前乖巧可爱的孩子相比,青春期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叛逆,反感家长的教育方式,这个阶段,适度的寻求班主任老师或者其他专业人士,或许能够更好的帮助孩子。

图片来自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