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其实并不是你的错
刚来美国的时候,总是特别羡慕美国同学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自信。我是我们专业唯一一个国际学生,因此美国课堂上活跃的讨论气氛,总是让我显得格格不入。 自卑常常让我们怀疑自己的能力,尤其在面对陌生和不熟悉的场景时,恐惧和焦虑更是让我们举步维艰。
还记得来美国后第一次做课题演讲的时候,刚站上讲台那一刻,我就开始牙齿微颤,手心出汗。我担心我讲的内容没有价值,我焦虑我那满是口音的英语,而我更恐惧的是,我不希望他们通过这样一个不优秀的我去认识中国人。不过战战兢兢的我还是不快不慢地讲着我的内容。糟糕的事总是会不期而至地发生,当我发现台下有个黑人同学露出不屑的表情时,我立马就乱了分寸,大脑突然短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片刻的安静让气氛更加尴尬。满脸涨的通红的我只能含糊不清地吐出那些可能连我自己都听不懂的英语单词,为了尽快结束这一切,许多准备好的内容也被我一略而过。最后,我也不知道怎么下的讲台,但下课的一瞬间,我是仓皇而逃。
后来,我又做了很多次课题演讲。我很幸运,遇到了很多很好的教授,他们总是耐心并且认真地聆听我的观点,他们让我感到我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每一次演讲后的掌声和认同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他们让我明白,与其在意别人的眼光,还不如讲好自己的内容。慢慢地,我学会了将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而不去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我也渐渐明白,自信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本身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而我也在对自己不停的反思中,开始去寻找和理解自己自卑的来源。
我们中国人从小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成长,“中庸之道”一直是我们信奉的核心传统价值观。我们总是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怕和他人意见相左时的争论伤害到对方,也怕我们脆弱的观点经不起别人的推敲。在家里,父母从来都教导我们要谦逊,不要当被枪打的出头鸟,这样我们在社会上才不会吃亏。学校教导我们要尊师重教,所以我们也极少会质疑老师的观点和权威。在这样的教育下,个体意识总是被我们嗤之以鼻,在分数面前,自信和创新这些个人品质总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此外,作为独生子女,我们往往承载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而中国的家长觉得批评式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父母对自己说这样的话:“你看隔壁家的小明那么优秀,你怎么就不能学着点呢?”“你怎么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怎么就那么不争气!”他们往往一边打击着孩子的自信心,一边却又不停地焦虑:“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不自信?”虽然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担心孩子在将来无法适应残酷的社会,但很多父母却忽略了批评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伤痛。有时我甚至会怀着恶意去揣测,有些父母是不是出于他们自己的自尊和骄傲的需要,把孩子的优秀当做他们向朋友炫耀的资本。
在美国这些年,大多数美国人的亲子关系在我看来都很“奇怪”。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里,比中国人少了一些敬畏,多了一份平等和自由。美国的父母更愿意把孩子当做朋友,尊重他们。他们也愿意去了解孩子的世界,并且让自己融入进去。在美国的健身房,你总会看到一些父亲带着几岁的孩子在打球。在家里,父亲和孩子也能其乐融融地玩电动车。自信和乐观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地滋养着。武志红老师说,中国式家庭往往是由一个缺席的父亲、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构成。陪伴和理解在中国式教育中往往是最缺失的。中国的父母潜意识里总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财产”,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对待。他们希望孩子去学习,去奋斗,去适应这个社会,甚至把他们当做实现自己当初遗憾的载体,去完成自己那些没有实现的梦想。但却鲜有家长关心地问一句孩子:“你过得快乐吗?”因为在他们看来,快乐远远不及成功重要。但在我看来,那些成功的人身上往往都拥有自信、积极等健康的内在性格。当然,相比于美国人的特立独行和锋芒毕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谦逊做人、自信做事或许是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
自卑的人往往是被动的受害者,而自信的人大多都是积极的主动者。比如一段恋爱关系破裂,很多自卑的人总是在自怨自艾,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中难以自拔,不停地抱怨,最后连那些曾经的美好也荡然无存。而自信的人,他们总是会在短暂的痛苦后采取行动、承担责任,比如出去走走,去认识新的朋友,或是去健身、锻炼,成为更好的自己。而这些行动往往会而带来更多的积极和正面的反馈。认知心理学认为,你的想法决定了你的感受,而你的感受决定了你的行为。自信与否往往取决于你最初对待事物的看法,而这可能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轨迹。
当然我并不是要把我们的不自信都归结于父母和社会的教育,抱怨别人无疑会让我们又陷入了一个自卑的死循环。我要强调的是,我们要在看到自己自卑的本质时,能豁然开朗,并且去寻找更好的自己。其实每一次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都是让我们获得自信最好的方式。关于自信,班杜拉教授在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就是在特定情况下我们对自己完成任务的能力的自我评估。因此,每一次将自己暴露在不安的环境中,都是给自己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而每一次对自己的肯定,都会使我们在面对那些焦虑和恐惧时,对自己有一个更加积极和正确的认知。就像一粒种子,需要阳光和雨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浇灌和培育它,最终让我们的自信开出灿烂的花朵。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