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科在线>心理科>心理百科>详细内容

心理百科

要幸福,先感恩

来源:哈佛心理学人安妮 发布时间:2017-09-25 09:42:24 浏览次数: 【字体:

“我怎么嫁了这么个没用的人,每天下了班就宅在家里。你看人家老公多能干,挣了那么多钱!”

 

“你不是个好妈妈!我同学过生日,家里给他买了个Iphone6S,你就给我这么个破手机用!”

 

“我怎么这么倒霉,看病好不容易才有个床位,床后面的屏幕上居然总在放防治艾滋病的广告!”

⋯⋯

看似毫不相关的这几段话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在寻找和抱怨命运和他人亏欠了自己了什么,而不是在发现和感恩自己所拥有的。

 

作家狄更斯说:“多想想你目前拥有的幸福,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幸福;不要回忆过去的不幸,所有的人多少都有些不幸。”遗憾的是,人类天生有“负面偏好”,我们往往习惯性地去关注我们没有什么、谁对我们不好、我们如何倒霉,而不会去“细数恩典”。

 

从儿子六、七岁开始,我常跟他做“三件好事练习”。睡前读完书,假如时间还不太晚,我会躺在他身边,问他:“今天你有哪些好事啊?”最初,他往往会一上来就先说“坏事”,哪个小朋友拿了他的玩具不还等等。没关系,我耐心地听他说,然后启发他:“那有什么好事吗?”于是他会想起,今天的体育课特好玩、我的好朋友送了我一张能量特高的Pokemon卡片等等。列举完一系列好事,孩子往往会带着满足的心情甜蜜地进入梦乡。

 

可是天长日久,这样的练习做多了,列举好事对他变得困难起来:“天天都差不多,哪有那么多好事可说呀?”我启发道:“你再想想,真的没有好事吗?”他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想起来,对这个练习产生了质疑:“难道什么都算好事吗?我长了胳膊长了腿,这也叫好事吗?我还活着,这也算好事吗?”

⋯⋯

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好事应该都是远远多于坏事的,只是,对于每天自己生活中的好事,就像我们依然四肢健全一样、就像我们依然活着一样,太平淡无奇了、太理所当然了、太习以为常了,我们根本就不觉得那是好事。

 

感恩,狭义的理解是:对别人为我们所做的,心怀感激之情。心理学的研究显示,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人类幸福的源泉之一,而在人际关系中,很大一部分涉及到给予、接受和报答。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他人亲社会行为的受益者时,就会心怀感激;而将这种感激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或者用行动予以报答,不仅会加深我们与他人的联结,还会增进我们自身的幸福感。

 

感恩,还有更广泛的含义。按照研究感恩最著名的专家罗伯特.艾蒙斯(Robert Emmons)的说法,感恩是“一种对生活油然而生的惊喜、感激和欣赏”,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关注生活中的正面因素,对天地人生中的一切说谢谢,包括挫折和失败。换句话说,就是把关注点放在我们有什么、天地、社会和他人都为我们提供了什么、而不是整天盯着想着,我没有什么、世界对我有多不公、别人都亏欠了我什么。

 

如果你把关注点放在你的老公没有别人挣钱多上,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嫁得不够好,难免会不开心和抱怨。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看到自己的老公每天本本分分地工作、辛辛苦苦地挣钱养家,你会感受到他的不容易。相比于那些为老公在外面花天酒地和找小三而烦恼的妻子,你的老公每天下班就回家,你会觉得自己还挺幸运的呢。

 

我的一个朋友在突发心脏不适的时侯,被送到了最好的医院救治,来了一帮子亲友陪伴他。医院在病床紧张的情况下,把他及时安排在候诊大厅输液。可是他在事后,没有特别向亲友们表达感谢,反而抱怨自己倒霉,因为自己身后的显示屏上,多次闪过防治艾滋病的广告。鉴于身心健康有相关性,我难免会想:他刚刚人到中年就得了心血管病,是否与总是去“发现问题”有一定的关系呢?

 

再来说说孩子。记得我小时侯,非常羡慕同学的小皮鞋,但从来不敢开口跟父母要,觉得跟父母要东西是一件很羞耻的事儿。现在的孩子却是,想要什么就理直气壮地要,同学得到了Iphone6S,自己就该向这个目标看齐,父母如果不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爱自己,那他们就不是好父母。

 

孩子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们生活在恩典之中,却没有人教他们要懂得感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被父母和一大群人宠爱着,大人们为他们做一切事、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仅一切可能让他们快乐,他们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天经地义的。如果哪一天,他们的愿望没有被满足,他们就会变得非常不快乐。这也可以从某个角度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那么经不起打磨,为一点点挫折就抑郁、叛逆、自杀。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感恩能够对抗抑郁、提升健康和幸福感。不那么好的消息是:感恩不是一种天生的品质,它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能力,需要有意地去练习。不过好消息是,感恩练习简单有趣,而且坚持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习惯。现在,要是有一段日子没跟儿子做感恩练习,他就会提醒我说:“妈妈,咱们说说三件好事吧!”练习感恩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件好事”外,另外一个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写感恩日记。

 

心理学家让参与实验的人连续几周、每周记录五件让他们心怀感激的事,控制组则被要求每周记录五件一般的生活事件、或者让他们烦恼的事。不同的心理学家多次重复过类似的实验,结果大同小异。总体来说,和控制组相比,被引导经常感恩的人更加乐观、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更愿意与人交往、更乐于助人、他们甚至变得更健康、睡眠也更好了。

 

您要是也想让自己和家人变得更健康、更快乐、有更积极的人际关系,不妨试试,每周选一天,用五到十分钟,做以下的“感恩日记”练习。您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做。

 

感恩日记

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不计其数,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感激。回想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下让你心怀感恩的事儿,事情可大可小,写五件就好(请不要简单重复上周的内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是,道理却不简单。为了每周能写下五件好事,你会刻意地去观察生活中到底有哪些好事。一周又一周地延续下来,逐渐地,你会习惯于去关注和体验生活中的好事,而把好事一一写下来,会强化你的感恩之心。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