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风采,以学促教中山行
——中山纪念中学教研活动记录
3月22日,应中山纪念中学(以下简称“纪中”)邀请,广州市第二中学作为广东六校联盟成员,由语文科科组长王义刚老师带队,组织高中部语文科部分老师到纪中参与“双新背景下的‘思维+空间’课堂教学研究”教研活动,其中高一年级黄佳涵老师执教一堂公开课。
专家分享,教学正本
22日下午四点,广东省特级教师胡立根老师在纪中音乐厅做《“三新”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造》讲座。胡老师从张晓风散文《我在》说起,通过演绎和举例,生动描述了学生“在场”课堂的理想图景,指出教学的本质应当是“学生在学”。他结合当前的教学困境和“三新”背景,指出当前的语文学习应走向深度学习,从学习专家结论到学习专家思维,以实现教学破局。语文科同仁全程聆听,会后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同课异构,三课三得
3月23日上午8:45,六校语文展示课在纪中新美术楼报告厅开始。我校黄佳涵老师和纪中王敏媛老师同课异构,各展其才,执教必修下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珠海一中邓忠元老师,执教《哈姆雷特》。
王敏媛老师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爬坡。“什么是套子”“套子里装的是谁”“我们是不是套中人”,三个主问题环环相扣,带动学生由浅入深进入文本。学生发言既能切中题旨,又能引用大量课外阅读案例和人文知识背景,学生的精彩回答引发阵阵掌声。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当下社会,反思自身行为,鼓励大家突破“套子”,“顺时代潮流,承奔涌后浪”。
我校黄佳涵老师以“假如将课文改编为喜剧”为主线,设计了丰富精彩、充满思考与体验的课堂活动。她用现场表演和完善人物档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角色塑造;用学生模拟对话和还原内心独白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戏剧冲突;最后打破文本的“第四面墙”,带领学生思考文本中的“我们”和现实的“我们”身上是否亦有“套子”存在。课上,既有“专业演员”扮演课文角色,极大激发全体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场”;也有体现高阶思维的问题,在师生对话中层层推进,保证学生“在想”。整堂课有读,有写,有讨论,有问答。在黄佳涵老师准备这堂课期间,语文科组群策群力,提供各种优化意见,彰显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
邓忠元老师执教课文《哈姆雷特》,他从戏剧冲突入手,带学生快速把握剧本主要内容,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感触最深的矛盾,使学生与文本建立情感关联。他借用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点燃学生朗读激情,在演读中走进人物深层内心。最后对哈姆雷特这一“忧郁的王子”经典形象进行了精彩分析。
评课交流,互学互鉴
课后,来自六校联盟学校的六位老师先后进行了精彩点评。首先发言的是我校语文高一备课组长曾育林老师,他认为王敏媛老师的课很好地彰显了“思维+空间”的教研主题。课上通过高质量的思辨性问题,为学生营造了充分的思辨空间。纪中的学生课上表现出不凡的语文素养,生生之间更能互相启发、碰撞,令人印象深刻。
纪中的崔老师用“有实有趣”概括黄佳涵老师的课。“佳涵老师不仅气质出众,在教学能力上也让人印象深刻,”崔老师认为,这堂课师生始终是“在场”的,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自己则充当“副驾驶”。同时,课堂问题的设计有深度,体现出思维的递进特点。课上既有学生热闹的体验活动,又有师生共同的安静思考,是一堂很用心的好课。
撰稿:郑阳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