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指导思想,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发展路径,2022年10月28日,我校联合深圳实验学校、东莞中学、珠海第一中学、中山纪念中学、惠州市第一中学等五所兄弟学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交流活动。
上午10:30,“同课异构”评课活动在我校会议室举行,语文科组长王义刚老师主持会议,高一、高二全体语文老师出席活动,五校老师通过腾讯会议参与研讨。
本次交流课的教学内容为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归园田居(其一)》,要求以这篇课文为基础,尝试整合教学。评课交流会上,三位授课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思路。
深圳实验学校的张振兴老师打破常规,创新教学设计。他以“田园”这一意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诗意田园”“理想家园”和“文化符号”等三个不同层级、角度去探究诗人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精神追求。张老师还注重文本整合,通过将陶诗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进行对比阅读,打造诗味课堂,深化学生对于“田园”意象文化价值的理解。
(深圳实验学校张振兴老师与学生进行课堂交流)
广州市第二中学语文科李妍老师则紧扣新课标“以任务为核心”的要求,通过创设朋友圈互动这一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同时,李老师将课堂定位为单元整合课,启发学生在与同单元课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的比较阅读中探讨陶渊明诗意栖居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广州市第二中学李妍老师创设朋友圈互动的教学情境)
东莞中学张育恒老师立足高一学生学情和新课标要求,设定了提升学生解读文本、处理庞杂信息能力等五个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性学习。另外,张老师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总结,她认为语文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东莞中学张育恒老师解读课文)
授课教师分享教学设计思路之后,六校教师围绕三位老师的教学展开充分讨论。首先发言的是广州二中高一语文备课组长梁亚平老师,她认为三位老师都注重依据文本、逐层解读诗句大意和作者思想,且老师们善于聆听和总结学生发言,体现了教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和引导。惠州一中郭日晟老师认为李老师的课堂形式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维度;莞中张老师通过为学生呈现丰富的文献资料,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深实张老师的课堂有的放矢,落实了新课标对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关于“整合教学”的一些困惑:整合什么,如何整合。珠海一中张俊宇老师则总结了《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不能回避的三个问题”,并从教学手段、教学材料选择、目标落实等角度为本次“同课异构”教学做了全面、细致的点评。莞中罗能秀老师认为三堂课各有亮点,特别是张育恒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鉴别网友对陶渊明的评价这一教学环节具有现实针对性,让人印象深刻。
(六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线下会场)
本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加强了六校语文科组之间的沟通联系,群策群力助力优势互补,六校语文科同仁都反映受益匪浅。
下午14:30,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巍老师应邀为六校老师开设了“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与范例”专题讲座。张教授是南京大学博士、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唐宋文学和中国诗学研究。
(张巍教授讲座现场)
讲座精彩纷呈,如一场别开生面的知识盛宴。张教授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名篇,向各位老师介绍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创设情境”“玩赏字句”等七种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及其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的具体路径。同时,张教授强调,诗人、时代、作品和读者是文学系统的四大构成要素,读懂作品是开展古典诗词鉴赏活动的第一步,而产生艺术共鸣是读者进入诗歌作品的唯一一把钥匙。
张教授也为中学教师推荐了古典诗词鉴赏的参考书目,分别是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沈祖棻先生的《宋词赏析》和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最后,张教授带领老师们共同赏析品读了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通过对词作逐字逐句的分析,张教授再次为老师们详尽地梳理了古典诗词鉴赏的思路、步骤,讲解了鉴赏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
在答疑环节,广州二中语文科组马永浩老师就歌诗、徒诗的雅俗之分和诗词、音乐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张教授提到,歌诗与徒诗并无绝对的雅俗之分,二者长期并存、不断转化,不断推出新的音乐样式。另外,张教授认为,为了推动文化普及,我们可以提倡诗词与音乐的融合发展,并期待该领域能够涌现精品。在讲座的最后,张教授强调:“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长流水”,语文教师需具备良好学养,应多读书,从研究著述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广州二中马永浩老师提问)
讲座结束后,主持人王义刚老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张教授的讲座既有学术的专业性,又有教学的针对性,对我们今后的古诗词专题教学乃至备考都有重要意义。张教授在讲座中提到的“纵横比较”“创设情境”“知人论世”等方法,在上午三位老师三堂异彩纷呈的同题异构课中就有很好的体现,而他对王维三首诗的色彩美、音乐美和线条(构图)美的对比分析,他解读《琵琶行》时引用魏晋、唐代其他诗人描写音乐的诗赋作为参考,解读范仲淹《渔家傲》时引用其他边塞词进行比较阅读,这些都间接回应了上午郭日晟老师关于“整合教学”的提问。总之,这是一次让我们收获满满的讲座,多听这样的讲座,我们的教学生涯必会“长流水”不断,我们的教学之路定能越走越宽阔,希望今后有机会再次聆听教授的讲座。
(部分听讲老师与张巍教授合影)
本次六校联盟教学研讨活动至此圆满结束,但路漫漫兮,求索不止。语文科组的老师们将继续在文学长途中探索、在教育园地里躬耕,赋予语文课堂更具诗意的生命!
撰稿人:黄婧霖
审校:王义刚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