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特色活动*成果展现

“同”研互磋,“异”彩纷呈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1-10-15 12:47:10 浏览次数: 【字体:

2021年10月14日下午,秋高气爽、桂花飘香,在秋日的阳光下,我们迎来了珠海一中与广州二中同课异构交流研讨活动。珠海一中张若语老师及广州二中陈梓桑老师分别在广州二中高二6班及高二5班呈现了精彩的课堂,迸发了教学的智慧火花。

 

这次“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为2019年人教版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单元的阅读模块Cultureand Cuisine。该单元话题为文化与饮食,阅读文章主要介绍了文化与饮食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

陈梓桑老师(广州市第二中学)的教学侧重于“阅读教什么”,包括内容讲什么(what),文体特征(how)和post-reading活动回扣课文内容,让广东学生发表对广东美食的看法。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与不同地区人们的性格特点作为引入活动,成功吸引学生们对于本话题的学习兴趣。在正式进入到阅读环节之后,陈老师首先带领学生解决了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三个部分的大意,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然后,陈老师和同学们解决了本单元阅读难点之一即文章体裁问题,深入体会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特点与语言特色。本课的重点部分在于解构文本内容,陈老师通过表格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分析,并进行了拓展,帮助学生们理解文本。接着陈老师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所使用的写作技巧。最后,学生们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技巧口头完成一份对广东菜系的介绍。通过这个读后活动,学生们顺利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了内化与外输,完满达成了陈老师的教学目标。

 

张若语老师(珠海市第一中学)的课立足于culture and cuisine go hand in hand,带领学生探讨对不同地区事物的见解,课后活动的设计为“把文中的空缺部分挖缺出来”。张老师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猜测老师的家乡引出本课主题。虽然异地教学,但这样马上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在初步阅读环节,张老师以中国地图为基础,引导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副词与具体地点,让学生厘清行文逻辑顺序,为后文细读任务做铺垫。接着,教师在学生细读文章并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填空后,引导学生对于“文化”层面的剖析,再次提炼回顾文章中提到的饮食呈现出的文化三层次即“个体性格”、“家庭团圆”及“民族风俗”,引导学生思考客观环境内塑造文化的其他因素。在读后活动中,张老师以东北菜系为例进行口头介绍展示,重点突出该菜系所呈现的多种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例子对学案上提供的其他三大菜系作口头展示。最后,张老师回顾学生展示所提及的文化因素,板书展示因素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文本中心思想:饮食与文化相互依存,并引用美国小说家所说过的话再次印证此观点。

 

课后,珠海一中及广州二中的老师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评课活动。本次评课活动由广州二中陈红霞老师主持,两校老师分别对两位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了点评和建议。

陈红霞老师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珠海一中的老师们的热烈欢迎,表示“同课异构”是一个非常优良的平台,能够帮助教师们快速成长,非常珍惜这次与珠海一中共同展开的“同课异构”活动。

 

接着,两位授课老师简单讲述了本次授课内容的教学思路及设计,从最开始对课程的设想到最后不断的磨课、在这过程中所面对的一些困难以及最终的解决方式进行了介绍。此外,两位老师还对教学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开始时的起点能力转化为重点能力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之后,珠海一中汪老师、孙老师,广州二中杨雅碧老师、李丽茹老师和周黎老师,二中南沙天元学校赫老师等多位老师积极发言,或对一节课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及语言产出效果等维度进行点评;或对两节课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

珠海一中汪老师及孙老师提及到了两位授课教师的一些共同优点:课堂各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相得益彰,课堂流畅,问题设计构思巧妙;孙老师进一步指出,两位授课老师可以在课前与学生讨论什么是文化,或者在精挖文本之后对文化进行再一步的总结,以拓伸学生对文化这一大概念的理解。

 

 

广州二中的杨雅碧老师回顾了在团队指导下对此阅读文本深度分析、多番调整、日瑧完善的过程。简短的介绍揭示了每一节好课背后团队的共同努力与多方协作、共同研课、不断推倒重来,最后实现团队与个人共同发展提升的蜕变过程。

广州二中的周黎老师对两位授课老师的优点进行了总结。周老师指出,二中陈老师的课堂亮点在于陈老师能够扎根于文本,基于原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拓展与语言加工,对阅读文本的结构与写作技巧进行深度挖掘,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和思维品质;而珠海一中张老师的亮点在于课堂的逻辑和脉络清晰,从易到难,层层递进来完成教学任务,且教师自身对教学充满了热情,感染到了班上每位学生,激起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意愿,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广州二中的李丽茹老师指出了两位老师授课的两点共性。首先,两位教师都体现了多元化,遵循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内在规律,体现了自身思维的独特性,实现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三层面(理解、运用、创新)由运用到创新的飞跃,在教参的基础上跨出了更高的一步,例如,二中陈老师能够在post-reading的部分将学生们熟悉的广东文化和饮食联系在一起,通过运用生活化的内容,学生则更有话可说,达到语言产出的目的;珠海一中张老师的整个教学层次非常清晰,由个人层面到家庭层面,再到社会层面,层层递进探讨了文化和饮食的关系,丰富并拓展了学生们的思考维度。此外,李老师还提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自身能力、思维的过程,教师自身也需不断培养自己深度学习、解读文本的能力,并且在科组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个性化解读及集体智慧融合的最优组合。

广州二中南沙天元学校的赫老师分享了他从这两节课中所收获到的三点内容:首先,教师想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精美的课件必不可少,细化到各种图片或者表格、图片布局,都可能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有所影响;其次,教师需要不断地培养自身的反思以及深度挖掘文本的能力,提高对文本内在逻辑的敏感度,以及时填补文本空缺;最后,赫老师表达了他对两位授课教师的赞美,表示两位教师在问题设计方面非常具有启发性,且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活动难易程度逐步递增,充分地打开学生了的思维,体现了大单元的整体概念思想。

广州二中的陈广乙老师表达了他对“同课异构”的看法,并提出疑问:“同课异构”,重点到底是在于“同”还是“异”?他通过讲述自己上同课异构课的经验,表达了一个思想:一堂课只要能够体现教师自身的教学状态、对教材和课堂的理解便足矣,不需要太过于追求自身与他人的“异”,而这两节同课异构就是很好的体现。这两节课虽然风格不同,但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无论是二中陈老师细致严谨地引领学生的理解走向深入,最终触动学生由内而外地有感而发,还是珠海一中张老师大胆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及思维空间,从而成就学生精彩的展示,都成功地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他认为两位老师教学功底深厚,教学具有开放性,课堂充满基于意义的反馈及追问,成功地触及学生心灵,这是两节课最美的地方。

另外,陈广乙老师指出了教师备学生的重要性。他强调,教师在上课前要除了备好教材,也要备好学生,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理解能力对课堂的产出有着直接的影响,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使课堂指令更清晰。

接着,陈广乙老师指出,“同课异构”是一个非常好的场合,能够汇聚众多优秀教师一齐研课,但也希望授课教师能够放平心态,放轻松去授课,尝试放手,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洗礼、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甚至是自我解放,把更多的课堂主动权给到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自由的发展、发表看法,这样也能够使课堂更加的自然和流畅。他指出这不仅是老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学习的幸福、快乐与成就。

再者,陈广乙老师指出对教材资源进行整合与二次开发的重要性。他提到,集体的意见是从评课的角度出发,使授课教师能够较好的避免教学上的一些雷区,而教师在集思广益之后,需要对各方的建议和资源进行再加工,从而做到个性化。

 

 

最后,主持人陈红霞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做了总结:这是2015年来与珠海一中展开的第二次“同课异构”活动,两校都从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她也从此次活动中由衷地感到,教学不只是学生和教材,还关乎教师自身的理解、态度,更是集体智慧的融合。 也回应了孙老师对课文主题culture的疑点,所谓文化,正如余秋雨所说:“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英语学习应该让文化相容,最终go global.

 

此次三个多小时的英语盛宴延续到傍晚,最终圆满落幕,参会老师们依依不舍,珠海一中与广州二中双方团队的探讨也仍未停止,而这,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