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齐放,各展所长 --- 观摩华南师范大学第22届师范生课堂教学优秀奖评奖活动有感
5月12-13号,我有幸受邀为评委参加华南师范大学第22届师范生课堂教学优秀奖评奖活动。活动持续了整整两天的上下午时间,8个学科,36节模拟课。任务比较艰巨,感触良多。我所在的是文科组,负责文科8个学科模拟课堂的评委工作,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心理、美术、音乐。需要说明的是模拟课堂内有模拟学生,全程15分钟内需要呈现必要的环节。困难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同学们都花了很多心思做课件,设计任务。
先说优点。整个活动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准备,任务设计合理,能联系实际,综合素质高。学生会方面,组织有序,设备先进,硬件和技术辅助很好。
再说感想。本次听课既能感受到现在师范院校的对于师范生的指导方向,也能看到师范生们对于教学理念的理解情况,同时,各个文科模拟课堂的对比差异也非常值得思考。而我作为英语教师,思考的更多是,英语学科与其他文科学科比对之下,其特色、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是语文学科。语文老师们最能够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老师们都擅于运用精美的ppt,视频,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课堂内能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挖,对作者意境的解读,对创作背景的揣摩。
然后是历史学科。师范生们每一节课都收集大量的历史素材,在课堂中组织学生阅读然后分析,然后提问加深理解,容量大是特色也可能是制约。因此课堂基本上固定在学生阅读和老师提问的模式中。
政治学科非常重视联系现实以及启发思维。授课的每一位同学都尝试在课本知识之外,现实之中找到一个社会现象作为触发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释现象。教学手段多样,课堂互动很好。
地理学科和政治学科比较相似,老师们都非常重视与现实的联系以及运用课本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可能由于地理有一些跨学科的内容,有些细节的处理有难度,所以观摩师范生们使出浑身解数授课很提神。
心理、美术和音乐学科,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听觉视觉的刺激、肢体动作的示范作为出发点,带领学生体验美以及生活常识,在产出的形式上也各有差异,由于自己不专业,基本上只负责看热闹,看互动,听专业评委提问。
最后是我的老本行英语学科。众所周知,语文和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教学上兼顾工具性及人文性。但由于英语是外语,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相去甚远,这就导致了英语教学从设计上存在内容挖掘不深,注重学生活动,师生互动,强调语言知识的记忆以及产出的特点。受限于教学对象的语言水平,英语学科在思维模式的锻炼以及文化内涵的深挖上,比其他科学更难实现。而且越低年级,越难实现教学中的高层次目标。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大部分师范生对于授课教材,选择的都是小学或者初一初二,没有看见高中课堂,有点可惜。会后我和师范生们认真沟通了一下,大致的设想可能是因为觉得高中的课文阅读需时较长,语法话题开始加深,在15分的教学时间内呈现所有预期效果,比较困难。其实,论文本深度,语文历史各有难度,论思维逻辑,地理政治都有挑战,但这些高考学科的师范生都能在15分钟内实现很好的课堂效果。而且,作为大学生,最熟悉的教学内容,应该还是高中,虽然有一定难度,但也更能体现出学前和学后的区别,对象为高中生也更能够往思维和文化的目标上靠拢。因此,英语学科也非常值得改变思维,挑战难度,尝试高中选材。
选择低年龄学段的题材,表面上课堂较好操控,但实际上,低年龄段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就主要围绕识记的操练,思维逻辑以及文化内涵的关注要么就是被削弱,要么就忽略识记的过程,直接达到运用层面,就像设计了一个小学的任务,由一个高中学生来完成。课堂活动的能力要求超越学生可接受范围也就是说设计上存在不合理了。很多次,评委们都对教学设计的真实性提出疑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真的能否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另一方面,如果要把小学生课文中的活动设计得好,所有任务环节都要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由于大部分师范生都没有小学生课堂的体验,其中难度其实并不小。当天5位英语参赛选手,语音都很好,课堂的手段都很多样,多媒体也很赞,但是要论真正上出了小学课堂的味道,就只有最后出场的张芳芳老师了。她还原了很多小学课堂的细节,比如,一上课就定好课堂的游戏规则,用唱唱跳跳带动课堂,每一个回答都给予大大的表扬,用卡通的语气和学生对话等等。也就是说,只有20%的选手能体会低年龄段课堂的真实性。因此,选择低年龄段的主题,课堂也不见得容易操控。此外,从模拟比赛本身来看,小学课堂通常就是一个句型反复操练,而模拟学生都是大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难以体现学前和学后的区别,很容易让人忽略对语言操练的过程。结果就是前期活动很丰富,语言产出很匆忙,课堂的重心容易失衡。
坦白讲,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之下,我更多感受到,英语学科的压力。语文的情景交融,政治的启发思维,历史的深层解读,地理的推理严谨,艺术的手舞足蹈,心理的关怀生活,都非常有学科特点以及体现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文化素养的指导性意义。英语这门学科由于需要照顾其工具性或者交际性,同时是外语,受到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制约,对于深层次的思维习惯或者文化内涵的深挖,是弱于其他学科的。这既是英语学科的局限,也是未来的挑战。作为英语老师,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增加我们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以及理论知识的更新,把认知心理,语言学理论,记忆模式等等因素考虑在前,并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然后要用充分的真实体验,由认知需求出发,设计课堂,从而避免为了任务教学而设计任务,为了体现小组学习而分组讨论这些形而上学的门面工作,让课堂更加真实,更有温度。
在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一线教师也想到了几个建议给新教师。主要是从课程重难点的呈现方式,课堂时间的划分,教学对象的分析以及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教学对象的思维习惯等等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15分钟时间很短,如何使用时间凸显重难点会直接影响评委的印象。同时我们也提出,板书的设计和书法的美观也非常的重要,这些细节优化都很有研究价值。
另外由于同学们可能还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教师教师行业,在专业知识或者教学手段思考上,会更多的去考虑尽量多地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中,而忽视了从实际情况去分析学生需要什么,以此为根据来设计课堂环节,最后实现有效产出,这个方面我觉得师范生们可以做出更好的调整,在课堂中实现真实语境以及课堂环节之间的有机整合。
总的来说,这次跨学科评委的体验收获满满,触发了我很多思考,时间有限,只好暂时搁置,留待日后斟酌。
(上面借用了不少朋友的图片,时间仓促,不记得哪个对哪个了,抱歉抱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