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临门,全面升级 --- 蔡枫老师高二下学期4次公开课回顾
“蔡四喜”的升级之路
--- 记2018高二下学期四次公开课
本学期较集中地上了几次公开课,分别是3月25日二中教学开放日公开课、3月28日与香港德信中学交流的展示课、4月4日教研室督导日公开课和5月17日市教研的语法公开课。在这几个月里为这几节公开课费了不少心思,所以在科长的建议下,我简单的回顾一下这几次公开课的心路历程,也稍微总结一下我的收获。
第一节公开课是二中教学开放日公开课,因为全校所有课堂都公开的,所以压力并没有那么大。我们继承备课组一直以来集体备课的优良传统,分工合作地来备课。我上的是模块七的阅读课Old Tom The Killer Whale。主要思路是由上课一直都“滴水不漏”的黄恩华老师设计的。
上课思路:先用一些鲸鱼的图片引入话题,并让学生了解与 Killer Whale相关的背景知识。然后看图预测故事剧情以及人物关系。接着设计了一些阅读任务让学生read for the main idea and read for the details,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甚至合作共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人类应该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在一个理科平行班上的,根据学生的反馈,课堂上设置的阅读任务难度太大,程度较弱的学生跟不上课堂,便失去了对课堂的兴趣。我觉得问题第一,在于我上课前没能够准确地预估学生的程度与兴趣点。第二,便是我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局限在了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身上,当抛出一个问题,在好学生身上得到答案之后便进行下一步。忽略了程度较弱的同学,以致于在课堂上没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也没能够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但是这节课的优点就在于思路比较清晰,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特别是阅读课,更加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而这节课对于文本剖析后,总结出来的故事线是非常清晰的。需要改进的方向就是:阅读任务指令要更加清晰简单易懂,发现学生有困难时需要及时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引导。
第二节课是与香港的心中学的交流展示课。了解到香港一直采取的比较西式自由的教学方式,所以这节公开课我选择模块七第三单元的using language: under the sea。这堂课以阅读作为输入,口头表达作为输出。
上课思路:通过大量精美图片热身,引入话题,介绍海底世界、潜水胜地与不同的潜水方式和设备。然后指引学生快速跳读把握文章主旨与结构。接着通过一个“你划我猜”的Guessing game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海底生物也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口头描述能力。然后带着学生一起欣赏文中描述情绪的好词好句,并通过简单的操练检查学生对好词好句的理解。阅读课的输出任务是一个role play,通过访问模式的一问一答,指引学生将本课所学到的东西再运用出来。最后利用一些图片和新闻引出海洋污染,海洋生物濒危的严酷现状,让学生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去保护海洋。
课后反思:这堂课的容量非常大,所以每个任务没办法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去思考、操练和展示。为了课堂的完整性而只能以较快的节奏完成每一个环节,也因为这是一节教学展示课,我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展示我们的英语课堂而做出的权衡与取舍。若只是一节常规课,我应该会在课堂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展示,去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然后将后面的一部分环节留到下一节课。不过这堂40分钟的课学生配合程度很高,也由于活动的设置趣味性较高,所以学生的专注程度高。阅读任务的设置符合学生的水平,关注到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鉴赏,还检测了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最后的思考任务指引学生去思考社会现状,这也是我最希望学生能够拥有的一种素养。学习英语并不是学习词汇和语法,而是把英语作为一种理解世界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
第三节课是教研室督导日的公开课,学校各科组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们仍然是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来准备这节课,毕竟集体的力量比个人要强大不少。按照课程进度我们是上到模块七的第四单元,我们选择了Workbook里的Reading Task: A Letter From Plan International。
上课思路:展示一些数字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到现在世界上仍然有许多贫困儿童需要我们的帮助。借此引出 Plan International这一国际组织,并介绍该组织的运作模式。然后指引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标题和信件的开头结尾来预测信件的四要素:type, tense, person, paragraph,进一步掌握书信类文章的结构分析方法。然后指引学生通过阅读全文来把握段落内容和文章结构。第三个任务就是就文章的细节作出合理的推断,例如通过”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children grow up fast.”推断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后就是讨论我们该如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这些贫困地区的儿童。
课后反思:课堂主线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不足的地方有两点。第一点是lead in 部分主要都是老师说学生听,缺少了与学生互动的环节,也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这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问题,需要重视它并且努力克服。第二个不足就是课堂容量太大,导致最后的环节给学生的思考展示的时间不够。优点在于,这节课的任务设置覆盖并紧扣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内容的六要素设计的,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特别是第三个任务是整节课最核心的环节,通过深挖教材,分析细节并加以分析推理,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当地教育经济卫生等方面的落后状况及其对儿童成长的影响,并由此举一反三得出欠发达国家地区的孩子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这一任务的落实情况较好。
第三节公开课是市教研室布置的话题,高二下学期的语法复习:非谓语复习,并且要强调语用这一方面。非谓语可以算是在高中阶段最错综复杂的语法板块,一节40分钟的课不可能呈现完,必须做出取舍。我最终将范围缩小到“非谓语作状语和定语”。而由于这节课要求强调语用,所以我最终确定的主题是“非谓语作状语和定语在高中写作中的应用”。
上课思路:通过观看一个有趣的动画短片完成填空练习来引入非谓语。然后在学校招生开放日的背景下,提出要为来参观的客人介绍二中这一任务,让学生对比两组二中的介绍,选出自己更喜欢的表达并说出原因。通过阅读鉴赏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使用非谓语的作用:concise, informative, logical。然后通过填空练习、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非谓语作定语状语的语用特征。然后让学生运用非谓语作定语状语来合并句子。将填空练习的单词层面上的训练提升到句子层面上的操练。也同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描述介绍二中的表达。最后就是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中文提示词,用不多于五句话去表达所有内容并且使用至少4处非谓语作定语状语。最后在堂上展示学生习作并且现场点评批改。
课后反思:这堂课是这四节公开课中准备时间最长,耗费心思最多,修改次数最多的一节,也是我本人最满意的一节课。算是做到了目前水平的最好吧,所以对这节课我的感触也是最深的。下面谈谈在这次公开课的过程中的几点感触:
1. 一定要多和前辈交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寻求意见和指导。记得我接到任务的时候我就马上开始思考课堂任务和步骤怎么做,花了一两个小时思考了个大概就去找科长李丽茹老师,结果李老师大概听完我的想法后啥也不说就问我找资料了没?查论文了没?有理论依据吗?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堂课你想表达什么?一系列的问题轰得我一下蒙了,一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所以当天我就开始上知网数据库寻找并阅读相关的论文。在大量阅读论文整理笔记后,我明白了,其实上公开课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准备这节公开课的过程之中所学到的知识才是最宝贵的。所以当我公开课的课件和教案初稿准备好后我会找许多科组老师帮我提提意见,并且将他们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通过这个过程也发现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对于我来说这几年比较关键的就是形成自己的风格,才不至于盲从。
2. 意见要听,但是决定还是需要自己去权衡。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设定和取舍,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意见,但是最终权衡利弊做出取舍的只有自己。在英语科这一大科组有许多热心的老师在准备过程中给我提供了很多的经验和意见,但是我有时会发现两位老师给我的建议可能是互相冲突的。我曾有段时间为此头疼不已,但一次午饭时候,绵校告诉我,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坚定着自己的主线,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不需要全部采纳。有了棉校的鼓励我才开始按照我的想法去“选择性”听从前辈的意见。
3. 最后就是论文,公开课课件等资料是自己劳动很久的心血,要做好保护工作。例如将ppt和word转换成pdf格式再分享。在我上完公开课后有不少同行找我索取资料,没经验我的并没设防,一股脑的把所有资料都分享出去了。结果没过多久就在学科网上发现有人将我的资料挂在网上卖了。所以对于重要的资料不愿意分享的可以坚定地say NO,若要分享也要提前做好保护工作。
每次的公开课都像是一次渡劫飞升,需要熬过长长艰难过程,最后回头才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之中的收获和成长。这个过程之后最少不了的就是科组特别是备组的老师给我的耐心指导和帮助,真的让我特别的感动,在二中英语科这个组织里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温暖。完成了四次公开课我终于从“蔡三元”升级为“蔡四喜”了。希望很久很久以后的“蔡五福”、“蔡六合”......能够表现得更好,不要辜负那么多前辈的期待吧。
蔡枫
2018年6月
<!--EndFragment-->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