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学科动态*师资建设

在巨人肩膀上,不忘初心,仰望星空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18 17:06:59 浏览次数: 【字体:

1015号,在新教材改革的背景下,应广州市教研院的通知,广州市第二中学李丽茹老师在全市高一英语网络教研中,给全市老师上了一堂新教材的示范课,选取的内容是必修一第四单元的Natural Disasters的阅读课型,整节课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课后黄恩华科长和周黎老师对其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内容精彩,得到全市教师和教研院的高度评价。

为了录制这堂全市公开课,李丽茹老师提前两周做了精心的准备,准备过程是辛苦的。一方面,NaturalDisasters这个单元的阅读文章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和人教版旧版本英语教材的文章大同小异,相比之前的文章最大的区别是在文章末尾多了一个自然段。对于上一版本文章的处理,很多老师已经有了非常精彩的论述,如何在一篇看似“新瓶装旧酒”的文章中挖出新意,在之前各种“巨人的肩膀”上把课上出新高度,实属不易。另外一方面,由于现在市教研依旧采用线上的形式,李老师这堂课需要提前用多媒体教室录制成视频上传到网上,这相当于在课堂内容上面又加入了技术的要求,这种上课方式其实也对老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可二中英语科的老师从来不是畏难的人——李丽茹老师自然也不例外。李丽茹依靠自己强大的教学功底、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以及对于新教材的反复钻研,经过长时间的思索,以及多名备课组同事的帮助下,对于这篇文章给出了精彩的设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切入点,从文本内容分析,到文本写作方式赏析,最后升华到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上课深入浅出,思想高度层层深入,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思索,颇具文学性和哲思性,令人拍案叫绝。

 

针对李丽茹老师的这节公开课,黄恩华科长和周黎老师分别在文本分析和语言分析方面作了中肯和到位的点评。黄恩华科长认为作为纪实性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的文本篇幅长,信息多,修辞手法多样化,但李丽茹老师很好的通过分析叙述的主线地震的前兆——地震导致的破坏——地震后的援救和重建串起经历地震的人们震前、震中和震后的反应和感受。李老师引导同学们找出段落主题句及支撑细节让同学们了解纪实性报告文学的特点,注重文本类型,设计的活动紧密衔接层层递进,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特点,关注相同主题下的词汇准备和体裁对比。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快速提炼文章主旨,精华语料提取,写作手法的掌握和价值观的输出。李老师根据学情的特点,给学生设置的任务详略得当,让学生在掌握学习目标的同时又有精彩的发挥。课件和板书的处理也是主次分明,课文从内容过渡到语言再到意义自然流畅,体现老师对课堂掌控把握性强。板书中mind map(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梳理细节信息,显示主题句与支撑性内容的联系,重视衔接与连贯,引发学生的共情能力,为学生课后的语言输出提供有力的支撑,由老师写学生写,提高了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在文本分析中,李老师创新性提出灾后心理重建重要性,提升了文本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也为学生课后任务输出做好了铺垫,这一点也是殊为难得。总而言之,李老师本节课教学容量大,难度得当,教学实施较为顺利,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紧扣,多样化的师生互动;新的语境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活动的实施需要提前搭建较多的脚手架,铺垫文本类型和修辞类型。

 

周黎老师在语言分析方面对李老师课的点评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文本语言特征分析,语言教学环节评析和话题语言教学的拓展。李老师对纪实性报告文学的特点讲述准确到位。在语言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对于报告文学的修辞手法比如说夸张,比喻和拟人有了初步的了解,帮助学生对文本从理解表层意思到挖掘深层内涵。在读中,李老师通过板书做出示范为学生搭好语言支架通过寻读让学生进行板书,再通过Pair work让学生进行语言手法提炼与归纳。读后的输出也是本文的亮点之一,学生通过对修辞手法的了解更好的运用在了输出部分,激发了学生的共情,体现主题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升华。周黎老师对于这种话题语言的拓展教学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通过对必修拓展阅读the story of an eyewitnessChina to the rescue的学习,学生从文本结构和内容,语言修辞手法和主题升华意义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与运用。品味语言魅力,激发读者共情,升华文本主题是周黎老师对李老师本节课的归纳总结。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