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校新闻>苏元山>详细内容

苏元山

以“无”御“有”,假“虚”务“实”
——漫谈二中的办学之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1-27 21:04:47 浏览次数: 【字体:


IMG_0439

2013到2023,十年来,很多人认识广州二中,多是因为那些量化而外显的数据,比如:中高考成绩逐步攀升,清北人数继往开来保持持续的稳定,学科竞赛从无足轻重到硕果累累,录取分数线高位盘旋,关注热度持续增温;再有,二中系的集团成员学校多了,在二中举办的大型汇演活动多了,学生出去获奖的人数多了,二中教师在市省级教育类活动中获奖的人数也多了,明星教师、名教师、名班主任人数多了,获得特级、正高级、百千万、省培、国培等荣誉的人数也多了……

总之,因为我们常常习惯性地将“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视作一体,于是,这些增长的数据也确实像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深深浅浅逶迤一路,不容置疑地见证和证明着学校十年来的壮阔发展。

然而,如果我们更大视野的冷静观照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形态,这十多年来,朝向“多”的方向发展,每所学校的发展都无不是光荣梦想里的大手笔,都无一不是一路高歌的壮阔向前迈进。

我们固然可以从“多”的一面认识二中,也自然能够从“少”的一面来看。无论是地域空间层级等次横向的看,还是时间流变发展变迁纵向的看,相较而言,二中的“少”亦可以从如下几条描摹一个概貌、撷取一些影迹:

一,签到点卯、查岗惩训、强制坐班之类的规制言行少;

二,争分夺秒、煽情鸡血、歇斯底里的口号标语表达少;

三,指标考评奖惩、数据排名肆意横行的命令要求少;

四,形式官僚之风滋长的费心、费神、费力的会议少;

五,争执惩治专制、大刀阔斧一意孤行的决策决议少;

六,加班加点加考、补课补训补练的管理教学行止少;

……

也许,在现今这样一个习惯从“多”的视角度长絜大、比权量力的生态环境里,真正能从“少”的方面去审视和评估一所学校的教育行止,我们以为会更贴近真实的教育,会更合乎中国文化根本上的教育之道。

IMG_259

老子曰:“少则得,多则惑。”所启悟我们的,不也就是生命该如何对待“加法”和“减法”的疑惑吗?

老子又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提醒我们的,不就是让我们警惕——我们的作为究竟是循着“为学”,还是“为道”的路径?

我们思考,办学之效的表达方式里,最根本的便是人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好,中层干部发展的好,等等。于是,这里的表达是需要“多”的量化数据等作为支撑,多多益善。

但是,办学之道的表达,我们以为最根本的,是如何样去发展的问题:身心的高贵丰盈,专业的尊严幸福,干部的涵养和人格魅力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少”所营构的生态环境,即校园的文化共识、价值追寻。

十年来,关于二中办学之效的信息,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听说了。因此慕名而来,参观学校的人也有不少,组团挂职蹲点学习取经的也不少,邀请学校师生分享交流的也有不少,但是,纷纷扰扰的环节走完之后,大家却又有了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自己看见感觉的有点朦胧,他们自述的好像也总未说透说尽……于是,二中就像镜中花、水中月,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参观人,都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于是,后来,后来的二中就被传的越发有点“孤傲、清高、神秘”了……

照我们思索,“道”本就是不定型、实时变化的存在,那些固守用学习“办学之效”的思路来参观学习“办学之道”,本就不是明智之举!以“多”的视野和格局来衡量“少”,其结论结果也必然是可悲可笑可叹的徒劳罢了。

所以,思索这十年来我们的见闻体悟,总括张先龙校长在过去这十年来的办学之道,我们愿意用两个简短的句子来表达:以“无”御“有”,假“虚”务“实”。

9f3c7cc8a60e59895479c33af5271ebe

我们甚至以为,用“多”和“有”的视角标尺来观摩二中,所谓的“取经”,即便是再漫长的学习交流和参观,都注定是无法取得“真经”的。就像嗦一碗美味的湖南米粉,倘若你总在计量粉的重量、碗的大小、汤的浓淡、肉的新鲜、葱花有多少……却始终把握不住辣椒的灵魂,那再精确的数据,也终究无法成就一段湘味十足的体验,学得再细,学得再久,也不是湖南的味道。

对湘菜来说,辣椒是灵魂;对学校而言,“少”才是根本,“无”才是灵魂,“虚”才是真经!

你想十万八千里西行取经的路上,西游团队里,谁才是灵魂人物呢?三徒弟各有各的武艺和兵器,就连白龙马也是身怀绝技,一切的“有”多多益善,全给了徒弟——唯唐僧一人,占尽了“少”“无”“虚”,单靠着一种不渝的信仰支撑一段伟大而壮美的旅程!那么再读西游,再来取经,你还会不会去计量:猴子打跑了多少妖精?八戒藏匿了多少金银?沙僧挑几天的担?白龙马变了几回身?……

固然,一个灵动活力的团队,必然是“无”统治“有”、“少”引领“多”、“虚”驾驭“实”的构型体式和建制模式。

所以,才有历史终于选择了“无”的刘邦,而没有偏爱“有”的项羽;所以,刘备凭借着“哭”坐稳了第一把交椅,让张飞关羽拜他为主公,终得三分天下。但看我们风云变幻的现代历史,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是用“笔墨”,而不是用“刀枪”领导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站在了世界的东方!

IMG_270

老子《道德经》里最智慧的比喻:“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永不穷竭的生机和动力,不正从一个中心空虚的风箱(橐籥)里滚滚而出的吗?天地如此,人生如此,一个学校更是如此!

那么,“无”的灵魂究竟是什么?“虚”的真经究竟是什么呢?

修养、德性、格局、品位、趣味,心灵的丰富和干净,处世待人的谦和与温润……用中国文化语境里常用的表达,即一个人的“气质”。“气”是无形的,是变动不居的,“质”是实有的,是可见可触的,然而,由“质”却很难抵达“道”,“气”却恰恰跟“道”很是接近。这些,都无一不从阅读开始,自阅读中得。

教育界常常会提及陶行知先生的表达,“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我们理解这句话的所指,校长本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校长身上所赋予的“气质”,这“气质”带来的是温暖的能量场,是丰富干净的精神场,是广大精微的性情趣味,等等。一个校长的气场,会因为一群人的共识共鸣而涤荡传扬开来,于是,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终成一所学校的气质。

虽然,回忆这十年来张校在任主持学校工作的时光,也常常有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触,许多感知也难以尽数列出——“有”方面的表达难尽全貌,“无”的视角还可稍略陈述些印象——十多年来,在与同事们的相处里,从没有见张校有过半分争执、半分怒怨,从没有见张校有半次红过脸的交谈,从没有见张校有说半句“说一不二”的指令式语言,从没有见张校有一次持稿的上台发言,从没有见张校有半句决然的拒绝、指责和批评,从没有……

虽然,今天,2024年1月26日,张先龙校长已经是作为退休教师的身份回到学校与我们交谈,但我们一大群人围坐一起,共聚一堂,整个会场充盈的还是那份浓浓的温暖,谦和温润的气质早已弥散开来:黄学松书记谦和的发言,总述过往;陈健副校长回顾教坛23年来与张校的交流往事,为读书的事宜幽默的侃侃而谈;黄广兵老师撷取点滴学科教学听课的故事、趣事,深情满满……

IMG_0533

IMG_0464

IMG_0573


IMG_0508 IMG_0520

我们相信:有趣的人生,从不拘于时空的有限和现实的条条框框;有气质和灵魂的事业,从来就不会是一个人的歌唱。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二中人永远都在阅读的路上追寻教育最本位的价值!心灵修养的温润谦和,永远是每一个二中人不渝的气质和能量场!

在这里,精神和思想永远有高贵自由的舞台,因为,我们对教育行止的反省和思索,永不止步,永不停歇!

于是,站在2024年的开篇,二中人的内心都在涌动一个庄严的承诺:学校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办学之道,葆有这份真诚善良的模样和底色,永远,永远!



撰文摄影、编辑、审校:办公室

分部视图“智能标签”存在异常,详情请查看系统日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